大豆新品种濉科998选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豆新品种濉科998选育

大豆新品种濉科998选育摘要 介绍大豆新品种濉科99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为大豆新品种濉科998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有力的参考。 关键词 大豆;濉科998;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088-01 大豆新品种濉科998为1992年利用有性杂交,经过多年选育获得的新品种。连续几年在安徽省参加种植试验,产量较常规种植品种明显增加。于200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豆2008002。该品种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综合抗性好,适于安徽省沿淮淮北和黄淮南部部分地区作中熟夏大豆种植[1-2]。 1 选育过程 1992年选择大豆品种豫豆21作为杂交的母本,选择大豆巨丰作为杂交的父本,进行选育。经过几年选育后,于1999年在巨丰×豫豆21的杂交后代中选择长势良好的植株,将其作为母本,仍然选择开豆4号作父本,继续进行杂交,连续进行10个世代的定向选育,最终形成濉科998。分别于2006、2007年选择该品种在安徽省进行了夏大豆区域试验,2007年在安徽省进行了夏大豆生产试验。2008年4月经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编号为皖豆2008002。 2 特征特性 大豆新品种濉科998属紧凑型,中熟夏大豆新品种,个体长势良好,植株叶片的颜色较深。株高43.8~65.9 cm,主茎节最少有10.2节,最多有16.9节,节间长度3~5 cm。有效分枝1.5~3.9个。茎在幼嫩时呈紫色,发育成熟后呈绿色。茎杆弹性较好,抗倒能力较强,开紫色花。植株在成熟期叶子全部落光,豆荚不裂开。2007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化验,濉科998蛋白质含量为41.52%,脂肪含量为19.2%。该品种大豆花叶病毒病流行株系鉴定结果表明,2 年平均病情指数SC3为22.5%、SC7为21%,中抗花叶病毒病[3-4]。濉科998适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和黄淮南部部分地区作中熟大豆种植。 3 产量表现 2006—2007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区域试验,8个试点,2年平均单产2 740.33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7.3%,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在2006年8个试点中,有7个试点比对照增产,1个试点减产,平均单产2 734.95 kg/hm2,比对照增产7.15%,达极显著水平,居12个参试品种第2位(表1)。2007年的区域试验中,共有8个试点,产量均较对照增加,平均产量2 745.71 kg/hm2,比对照增产7.4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居12个参试品种第2位(表2)。2007年在安徽省进行生产试验,试验共有7个种植点,各点产量均较对照品种增加,平均产量为2 520 kg/hm2,较对照品种中豆20增产8.99%,居6个参试品种第2位(表3)。 4 高产栽培技术 该品系适应在6月上旬中上等肥力田块种植。采用宽窄行种植,保苗18万~27万株/hm2,底肥或苗期追施三元复合肥(15-15-15)375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氯化钾75 kg/hm2,初花期追施尿素75~120 kg/hm2,及时防治病虫害,灭除杂草。适时化控,抑制旺长,适时收获,大豆成熟后要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5]。 5 参考文献 [1] 怀明昌.凤阳县夏大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202. [2] 郭秋峰.夏大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8(5):25. [3] 山科.夏大豆栽培技术[J].农村新科技,2009(7):5-6. [4] 杜善师,李同国.夏大豆栽培技术指导[J].农民致富之友,2009(5):25. [5] 梁福琴,刘琦,樊晨,等.陕西省大豆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的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10(4):80-81.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