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巧抓传记思路 轻松破解文题
巧抓传记思路 轻松破解文题文言文中的人物传记,可分史传类人物传记与非史传类人物传记两种。前者集中于历朝正史中,如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选《宋史·萧燧传》、大纲卷选《宋史·郭浩传》;后者散落于历代作家著作里,如北京卷选明初宋濂写的《李疑传》、安徽卷选清代刘大櫆写的《松江府通判许君传》。高考文言文中的人物传记,往往具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
其一,文本以写人物为主,即详细记述传主的生平主要事迹、史上特殊贡献,略去一般的经历。一般都会涉及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籍贯、任职情况,传主的大体经历、主要事略、突出功绩、性格思想、封赏情况等。
其二,文本以记述正面人物为主,肯定传主言行,褒扬正义之举,贬斥邪恶之行,传记内容大多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其三,文本的结构一般比较固定,是传统的三段式,形如纺锤,头尾细(简洁)、中间粗(充实)。开篇介绍传主的姓名字号、祖籍族望、家境师学、父兄仕途、布衣声名等基本信息,时有关于传主的特殊才能的记述。正文主要记载传主生平事迹,大多由具有典型性的生活片段组成。这些材料多以时间为线索贯穿始终,以品行为核心决定取舍,以任职与官衔为行文标志,以事迹片断为表意载体。结尾交代传主官位所至、朝野名望、人生结局、卒年赐谥等。
其四,文本最经典的写法是横铺直叙。所谓直叙即指按照时间自幼而老将传主生平贯穿写来,所谓横铺即指将传主某个人生阶段的主要事件铺开叙写。这样的写法使得文章纵有线横点面,纵横点面相结合,可以使传主的人生轨迹和所历重大事件历历在目。
此外,一般叙事与细节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叙事描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传主勾勒与次要人物相比较,日常生活与高潮人生相比较等等,都是传记文写作中常见手法。总之,了解传记文谋篇布局上的这些特点,有助于消除对陌生材料的恐惧感,同时也有助于整体阅读时全面感知材料信息。
历览近年来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试题,考查的主要题型基本上趋于稳定,从题型来看,大致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题型。考查点也不外乎实词、虚词、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断句和文言文句子翻译等几个题型。
1.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代入法+语境。即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则对,不通则错。即为正确答案。
[例1] (2012年高考江西卷第10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给:供给,施与
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
C.民不胜其苦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籍:登记,没收
将A、C、D项代入原文语境,解释准确、流畅;而将B项代入“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可知与语意相反,可判知错误,应释为“慰劳”。
2.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熟点切入法+代入法+语境。即先理解翻译每组中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中的虚词,再比较、推断文段中的虚词。首先看意思是否相同,根据意思进行排除;意思如果相同,则根据语法成分分析法,判断其词性与用法,从而进行区别。
[例2] (2012年高考江西卷第11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樊哙侧其盾以撞
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不出,火且尽
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D.其返汝耕桑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首先解释每项的第二个句子中的虚词意思,可知A项“以”可译为“然后”;B项“且”可译为“将要”;C项“之”可译为“的”;D项“其”可译为“难道”。然后分别代入各项第一个句子的具体语境中去,即可判知A、B、D三项解释不顺畅,只有C项吻合。(A第一个“以”意为“来”,表目的;B第一个“且”意为“况且”,表递进;D第一个“其”,意为“还是”,表委婉语气。)
3.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采用排除法。在准确理解文句含义的基础上,注意四个照应:①人物和事件是否对应;②人物品行与事件是否对应;③事件与事件的发展阶段是否对应;④刻画手法是否正确(手法如直接或正面表现,间接或侧面表现)。
[例3] (2012年高考广东卷第7题)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 )
①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②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
③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④条奏厉害,至是先浚徒阳河
⑤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⑥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A.①③⑤ B.①④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