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题历来是语文试卷中的黑三角,具有字数多,.doc

现代文阅读题历来是语文试卷中的黑三角,具有字数多,.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文阅读题历来是语文试卷中的黑三角,具有字数多,

现代文阅读题历来是语文试卷中的“黑三角”,具有字数多,题量大,难度高的特点。如何有效地进行略读与精读,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较好地完成试题的关键。 所谓略读,就是粗略地快速地阅读全文,其目的是明确背景,抓住线索,了解梗概,把握主旨。 略读虽不免“粗疏”,但决不是粗枝大叶地,一般地浏览,而是有目的地把握“全局”,对全文作一鸟瞰式的俯视,这就要求在阅读时精神高度集中,能提纲挈领地抓住全文关键的问题,为进一步精读做好准备。 若说略读是对文章作“面”的把握,那么精读则是对全文作“点”的研究。精读时必须做到字斟句酌,条分缕析,搜寻信息,比较推敲,以求得对文章的深刻理解。精读时必须着重注意结合语境,全面理解;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搜寻隐含信息,理解深层含义。 略读和精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前者从宏观上把握全文,后者则作微观分析。宏观上的把握为微观的分析提供了大的语言环境,微观分析又加深了对宏观认识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 试以2013泉州市中考语文阅读题二《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为例简单分析。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 王丽 ①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自甲骨文起,三千年间,凡中国历史、文化、文学、政治、军事、医卜、农业、算学等所有重要典籍均为文言。文言是打开这个宝藏的钥匙。身为中国人,不懂文言,很难真正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也很难做到“鉴古知今”。 ②我们的前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如《离骚》《出师表》《陋室铭》《兰亭集序》《桃花源记》……这些用文言撰写的经典之作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这些经典与其他典籍一起化为文化基因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③曾经有人说,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可是,人类是一种具有高级精神活动的动物,需要有一座精神殿堂,而在这座殿堂里,需要用一种更深沉、更庄严、更典雅、更具仪式感的语言来表达。文言文,以及用文言文所撰写的赋、表、记、铭、传、碑、祭文、对联等,便是这种需求的具体体现。 ④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时代。众所皆知,图像是平面的,它让我们直接面对所谓的实际存在,而语言的抽象性却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比之白话的直白和浅露,文言的高度凝练及其特有的含蓄、蕴藉,具有无穷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再创造的语言空间,其品读过程本身就是想象力的展开与激活。并且,文言所特有的节奏和音韵,即在表达上所造成的一唱三叹、回环婉转、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等等,使它具有白话所无法比拟的语言张力。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曾写下《望大陆》一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⑤放眼古今中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千千万。唯有用古老的文言,才能唱出如此回肠荡气、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⑥面对如此绝唱,某些对文言持有偏见的人应当要深刻地反思:时下国人语言之粗鄙低俗,整体文化教养之令人失望,是否与文言传统的断裂有某种关系? (选自2013年5月15日《 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 10、第①段中加点的“这个宝藏”指代什么?“这个宝藏”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参考答案:中国古代所有重要典籍。(2分)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或“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2分) 分析:重点词汇,从上句找答案,精读。 11、比之图像,语言的优势在哪里?比之白话,文言具有哪两个特点?(6分) 优势: 特点: 参考答案: 优势:语言的抽象性为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2分) 特点:①高度凝练、含蓄、蕴藉(或“具有无穷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2分)②特有的节奏和音韵,具有白话无法比拟的语言张力。(2分) 分析:直接在第④段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12、在作者看来,划线句“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的观点,导致了怎样的结果?(3分) 参考答案:国人语言粗鄙低俗,整体文化教养令人失望,文言传统断裂。(答两句得3分 答一句只得2分) 分析:从分析问题逆推到发现问题,让学生从文本中“找现象”,要在理解文章论点的基础上,在末段中寻找答案,。 总体分析:文体选取主流媒体,材料新颖。文体内容体现“语文味”,附带潜移默化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1.淡化文体知识,不说说明文或议论文。 ??????2.在理解文章论点后,解题时候要紧扣文本,应注重关键词、重点句的理解,由浅到深,答案全部在文本中,有的直抄,有的概括。 充分体现精读的考查要求。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分析等,其中形象、情感、语言所有试题均紧扣文本,题目从文本出,答案从文本中来,绝不旁逸斜出,脱离文本任意发挥。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