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黛玉形象的文化蕴涵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论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英文题目: The theory of Lin daiyus characters
学生姓名: 郑 媛
指导老师: 吴 凡 林
专 业: 初 等 教 育
班 级: 10 () 班
学 号: 1013
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
二○一五年五月
摘 要
《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既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更富有现代文化意蕴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二) 激烈的叛逆精神(; 三) 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民主主义思想等方面,但这一形象缺乏独立的生命意识与人格意识。
关键词: 林黛玉; 文化蕴涵; 个性意识
Abstract:
The image of Lin Daiyu in the novel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 not only reflects the implic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but also contains modern cultural meaning.It is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thinking highly of the realization of self-value ,ardent rebelling spirit, intense awareness of femininity and democracy.
Keywords: Lin Daiyu;image; cultural implication ; personality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引 言 1
一、林黛玉形象的传统文化因素 2
(一)通过传说以烘托人物的外貌特征 2
(二)通过典型的文人品格以丰富人物性格 3
二、林黛玉形象的文化蕴涵 5
(一)传统的价值观念 5
1.花的灵魂 5
2.诗的意蕴 5
3.泪的化身 6
(二)现代的价值观念 7
1.对人格尊严的追求 7
2.对爱情尊严的追求 8
3.激烈的叛逆精神 9
4.重视洁身归自好 10
5.缺乏独立的生命意识与人格意识 10
结束语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引 言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数百年来脍炙人口,声誉极高。它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而林黛玉就是作者创造的典型环境中众多典型人物形象之一。
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多愁善感的女子数不胜数,却很难找到可以同林黛玉相提并论的人物。林黛玉不仅是《红楼梦 》的第一女主人公,在某种意义上, 也可以看作整个中国文学史的第一女主人公。她的身上体现着本民族文化的内涵,凝聚着本民族文化的精髓。 透过这个艺术形象,会使我们对生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林黛玉形象的传统文化因素
(一)通过传说以烘托人物的外貌特征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展现林黛玉的美。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 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在读者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颦颦”即是林黛玉首次同贾宝玉见面时,根据黛玉的形象,贾宝玉即时给她一个最恰当不过的字。读者看到黛玉的字马上可以联想到一个著名的传说:西施的“病心而颦”。西施捧心和东施效颦,在中国古老悠远的文化当中 ,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有关的记载很多,“西施越之美女也。貌极妍丽,既病心痛。而端正之人,体多宜便。因其矉蹙,而益其美,是以闾里见之,弥加爱重。邻里丑人,见而学之,不病强矉倍增其丑。”(见《庄子?天运》成玄英疏)。宝玉送黛玉“颦颦”两字,又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 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 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
“颦颦” 两个字写出了黛玉的那种病态美,“病如西子胜三分”,更是可以知道林黛玉形象的容量,是要远远超过西施。她的这种既瘦且病的美,跟她的秉性气质协调得恰到好处,两方面形成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