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论》桂枝汤法在妇科杂病中的应用
《伤寒论》桂枝法在妇科杂病中的应用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05-08 16:50:00 ]????作者:任存霞?????编辑:studa20
??????
【关键词】? 《伤寒论》;桂枝法;经闭;崩漏;月经病;产后病;慢性盆腔炎;排卵异常
????????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性温,味辛、甘,能发汗解肌、温经通阳、通行十二经。《伤寒论》113方中,所用药物有82种,直接运用桂枝者达42方,约占37.2%。张仲景灵活广泛地应用桂枝,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受其启迪,笔者在妇科临诊中灵活应用桂枝,兹将心得分述如下。
1? 经闭
经闭,临床常以未婚和已婚区分。《医学心悟》中说:“妇女经闭,其治较易;室女经闭,其治较难。”笔者临证体会,不论妇女或室女,实证经闭,其治较易;虚证经闭,尤其是室女血枯经闭,其治较难。
1.1? 实证
实证经闭多由肝郁、寒热导致气滞血瘀,胞脉闭阻不通,使经血不得下行之故,治疗以通为用。如《伤寒论》351条的当归四逆汤中,桂枝配当归行血温经、养血通脉;147条柴胡桂枝干姜汤中,桂枝配干姜通阳散寒。《本草纲目》记载:“桂枝辛散,能通子宫而破血。”据此,临床治疗妇科经闭实证者,桂枝配以活血化瘀药温通经脉,使经血得下。拟以活血化瘀药当归、川芎、赤芍、川牛膝配以桂枝尖、炒干姜为基本方,随证加减。
案例1:患者,女,29岁,已婚,2005年11月9日初诊。闭经3月余,西医诊断排除妊娠。近1个月下腹胀坠,时有疼痛,赤白带下,并伴有骨蒸发热之感。脉沉弦,舌质黯,苔白稍腻。妇科检查未见异常。中医诊断:经闭,辨证属血瘀经闭证。治宜活血化瘀通经。方药:全当归10 g,川芎7 g,赤芍9 g,桂枝7 g,炒桃仁10 g,红花9 g,木通9 g,炒干姜3 g,川牛膝9 g。2剂,水煎服,每日1剂。11月12日复诊:服药后于昨晚月经来潮,下腹胀减仍痛,经量多,色黑有块,脉弦略紧,此为通而不畅仍痛之证,于上方去川牛膝、木通,加生蒲黄10 g、炒五灵脂7 g、益母草15 g,续服4剂后月经净止,其证消失而愈。
1.2? 虚证
虚证经闭之证,其治较难。临床治疗常分两型予以论治:一为气阴亏耗型,宜滋阴和阳,采用复脉汤加减;一为气血两虚型,选保真汤加减。两型虽伴阴血虚证,但桂枝仍是必用之品。虚证经闭采用“塞因塞用”的原则,加用桂枝既可防止补益产生阻塞之弊,又符合“血得温则行”的原理。
案例2:患者,女,21岁,未婚,2004年6月11日初诊。患者15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错后、量少,经期伴有腹痛。近1年来,自觉全身乏力,五心烦热,盗汗,形体瘦弱,食欲不振,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弦略数,舌质淡红,无苔。至今经闭9月余。B超示:子宫偏小,余未见异常。中医诊断:经闭,辨证属气阴亏耗型。治宜滋阴和阳。方用炙甘草15 g,生地黄20 g,桂枝9 g,麦冬13 g,党参17 g,炒白芍13 g,川贝母9 g,阿胶(烊化)9 g,炒远志9 g,火麻仁10 g,地骨皮10 g。每日1剂,水煎服。随证加减,连服50余剂。11月11日来诊,脉虚缓不数,主诉体重增加,其他均正常,但月经仍未潮。原方研末炼蜜为丸,每丸10 g,每日早晚服1丸。2月后来诊,月经来潮,经量中等,色黯红,无明显不适,嘱继服半月以巩固疗效。
2? 崩漏
崩漏是指妇女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崩是指来势急,出血量多;漏是指来势缓,出血量少而淋漓不断。历代医家对崩漏一般采取“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笔者临证体会,对崩漏的辨证论治,不论其出血急缓、血量多少、时间长短、体质强弱、年龄老少,主要应根据出血之色、质辨证,分有瘀型、无瘀型论治,效果良好。其中对有瘀型,用桂枝法仍是必不可少的。本型患者不论出血急缓、量多少,凡出血色黑质粘而有条块,或下腹胀坠疼痛,或拒揉按者,以逐瘀止崩法治之。以活血化瘀药当归、川芎、赤芍、炒五灵脂、生蒲黄、延胡索、泽兰叶配桂枝、炒小茴香,以通因通用法的反治法求治其本,方药的作用是活血行瘀,使瘀血去,新血生而归经,崩漏则愈。
案例3:患者,女,26岁,已婚,2006年3月7日初诊。结婚半年多,婚后月经前后无定期,这次月经来潮月余,时多时少,至今不止,经色紫黑,伴有血块,下腹胀痛,全身乏力,胃胀纳减,有时恶心,脉沉弦,苔白薄。中医诊断:崩漏,证属气血失调,寒瘀停积。治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方药:当归10 g,川芎6 g,赤芍7 g,炒五灵脂7 g,白茯苓10 g,炒吴茱萸3 g,桂枝5 g,生蒲黄10 g,益母草15 g,炒干姜2 g,炒小茴香1 g。5剂,每日1剂。3月13日复诊:药后阴道出血已止,症状消失。
3? 月经病
月经病包括月经失调,痛经,崩漏,经行吐衄,经病发冷、发热,绝经前后诸证等。月经病在经前、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