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迈克尔逊干涉与布拉格衍射.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波迈克尔逊干涉与布拉格衍射

微波迈克尔逊干涉与布拉格衍射 ——0805乔英杰 u200810200 ——0805王振宇 u200810256 实验背景:1883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合作,为研究“以太”漂移而设计制造出来精密光学仪器。它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通过调整该干涉仪,可以产生等厚干涉条纹等倾干涉条纹。主要用于长度和折射率的测量,若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一条,便是M2的动臂移动量为λ/2,等效于M1与M2之间的空气膜厚度改变λ/2。在近代物理和近代计量技术中,如在光谱线精细结构的研究和用光波标定标准米尺等实验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λ/2的距离。由此可以求得微波的波长。 2、布拉格衍射的原理:晶体内的离子、原子或分子占据着点阵的结构,两相邻节点之间的距离近似可以看为一定,即为晶格常数。X射线的波长与其属于同一个数量级,所以X射线照射到晶面上时,有明显的衍射现象。在这里,我们将它们同时扩大了一定的数量级,用微波替代X射线,用模拟晶体来替代真实晶体。根据布拉格公式,用波长λ的微波射到间距为d的模拟晶面上,入射角为θ,则相邻晶面的散射微波光程差为2d*sinθ,那么当干涉加强(电流表的示数为极大值)时有:2d*sinθ=n*λ. 所以我们只需要两处模拟晶体的晶格常数d,并找出电流表处于极大值时的入射角θ值即可验证。 实验仪器:DH926B性微波分光仪,模拟晶体 实验方法: 1、将微波分光仪按图(1)所示位置安装好后,检测微波发生器,若一切正常,连上电缆。电源开启后对挡板进行微调,使它们尽可能水平或竖直(没有专业仪器来测,可通过电流表的示数是否明显与稳定来进行粗略的判断。正式实验时,将可移动反射板移到读数机构的一端,在此附近测出一个极小的位置,然后移动反射板,读出第n+1个极小值时反射板移动的距离,则波长λ=2L/n.。 2、测出一种微波的波长后,不在调节其波长,将玻璃板换为模拟晶体,撤掉反射板,开始验证布拉格衍射。逐渐改变入射角θ(15度θ75度),测量每个θ角对应的强度,记下极大值时对应的角度,即可验证布拉格公式。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一共分为三组) 1、第一组微波波长的迈克尔逊干涉法测量: 第一个极小值时可移动反射板的位置L1(mm) 第n+1个极小值时可移动反射板的位置L2(mm) 移动距离L(mm) n 2.21 65.16 62.95 4 4.27 66.34 62.07 4 3.04 67.31 64.27 4 1.74 67.34 65.60 4 3.04 67.31 64.27 4 1.38 66.73 65.35 4 该波长下布拉格衍射的入射角θ及电流表相应的强度I的数据见Excel(数据太多,不便在此一一写出),用Origin所绘图如下: 2、第二组微波波长的迈克尔逊干涉法测量: 第一个极小值时可移动反射板的位置L1(mm) 第n+1个极小值时可移动反射板的位置L2(mm) 移动距离L(mm) n 16.13 60.97 44.84 3 14.82 61.04 46.22 3 15.30 60.49 45.19 3 15.66 61.02 45.36 3 15.72 60.96 45.24 3 15.60 61.38 45.78 3 该波长下布拉格衍射的入射角θ及电流表相应的强度I的数据亦见Excel,用Origin所绘图如下: 3、第三组微波波长的迈克尔逊干涉法测量: 第一个极小值时可移动反射板的位置L1(mm) 第n+1个极小值时可移动反射板的位置L2(mm) 移动距离L(mm) n 5.14 69.40 64.26 4 4.03 69.79 65.16 4 4.92 68.79 63.87 4 5.20 69.62 64.42 4 4.50 68.63 64.13 4 4.82 69.65 64.83 4 该波长下布拉格衍射的入射角θ及电流表相应的强度I的数据亦见Excel,用Origin所绘图如下: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一组实验中微波的波长为: λ=2*1/6*(62.95+62.07+64.27+65.60+64.27+63.35)/4≈31.88(mm)θ-I图可知,当θ=17°、21°、54°这三值时,I为极大值 代入布拉格公式2d*sinθ=n*λ(d=4cm,数据在Excel中),可得 当θ=21°时,左边=2*40*sin21°≈28.67; 右边=1*31.88=31.88; 当θ=54°时,左边=2*40*sin54°≈64.72 右边=2*31.88=63.79 左右两边基本相等,但误差较大,且θ=17°时,公式不成立 第二组实验中微波的波长为: λ=2*1/6*(44.84+46.22+45.19+45.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