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VIP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资源网 * 中考资源网 品 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周敦颐 ,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谥号元公。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朗读欣赏 题解:“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自主学习 1.大声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2.四人一组为单位,借助文章注释疏通文句。 1.可爱者甚蕃 ( ) 2. 濯清涟而不妖( )( ) 3.亭亭净植( ) 4.陶后鲜有闻( ) 5.不可亵玩焉( ) 6.不蔓不枝( )( ) 字词读音 fán zhuó yāo zhí xiǎn màn zhī xiè 感悟主题 (1)作者为什么把菊称为隐逸者?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 (2)牡丹为何是富贵者的像征?世人盛爱牡丹反映了人们怎样的人生态度? (3)经典语句欣赏 探究归纳 菊花不在春夏与百花争艳,却在万花纷谢后的秋天傲然开放,独吐幽香,菊花的这种“蕊寒香冷蝶难来”的高洁不正是陶渊明“穷则独善其身”的不苟随时俗的人格写照吗? 探究归纳 唐人“盛爱牡丹”的诗句:“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唯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白居易);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徐凝)”。 通过这些诗句我们了解了当时由于唐朝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世人纷纷追求奢华的这一社会背景。 名句赏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焉。”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作者寥寥数语不但写出了莲不群的花貌,更突出了它卓然的花品。读到此我们已经感到作者描绘的俨然一位气质儒雅、品格不凡的君子。 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旧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甘愿自己冷落自己。它遵循着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请同学参照对牡丹的多角度认识,选择触动了你的灵动思维的一种事物,赋予其不同含义做一段生动表述。 课外练笔 板书总结 ——周敦颐 爱莲说 托物 菊 莲 牡丹 言志 隐逸者 君子 富贵者 (正衬) (反衬) ——阿西莫夫 —刘禹锡 作者及题解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一种文体,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一般都是用韵的。 “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视频朗读 自读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2.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研读课文 1.陋室,陋在何处? 2.陋室,真的陋吗? 3.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采用了什么写法? 4.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如何? 陋室 不陋 景致优雅 来人不俗 生活高雅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主旨归纳 惟吾德馨 * 中考资源网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