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docVIP

浅议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浅议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摘 要: 语文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语文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情感教育,把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才能培养学生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和汲取各种高洁的养料,成为内心世界丰富而高尚的一代新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诗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因此,利用古诗文传播古代文明,充实学生头脑,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性情,养成高尚品德和爱国主义精神,才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天职。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古诗文; 素养; 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115-01 一、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初中课本中的《论语》、《孟子》二章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语录,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思想观念。《扁鹊见蔡桓公》不但指出自以为是、讳疾忌医的害处,同时也赞颂了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高明的医疗技术。《活板》是世界上有关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从雕板印刷到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个飞跃,这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印刷术的发明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及伟大的创造精神。《核舟记》中的“核舟”,用现在的眼光看,属工艺美术品,通过教学、阅读和品味,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和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口技》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古代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读后让人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 在古诗文诵读中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阅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吟诵是阅读古诗文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吟诵对学生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这些古典篇章的教学,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会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广大学生立志为民族的振兴、为中华的崛起、为家乡的富裕而勤奋学习。 二、读中陶冶,培养学生报孝祖国的志向 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孝祖国的志向。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他们不但崇尚自由,热爱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而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御侮,以天下为己任。《曹刿论战》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陈涉世家》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重大影响和革命威力,赞扬了农民起义领袖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才能。《木兰诗》通过对木兰替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晶质。 《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他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在政治上,他严明法度,开发边疆,注重农业,尤其擅长外交;在军事上,他出奇制胜,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他的才干和智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表”中向刘禅提出的开张圣听,严明法度、亲贤远佞的建议,都是治国安邦之本,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观沧海》寓情于景,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出塞》、《十—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篇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奔放豪迈而又痛切,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司马迁曾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读诗,是接触、感受一颗颗鲜活的心并与之共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感到屈原那颗忧国忧民、上下求索的高洁之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我们看到陶渊明那颗追求自由、向往和平的平常之心,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谁不为李白人格的独立清高而仰慕!口惟心诵,咀嚼体悟,共鸣感情,自然就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着精神原动力。 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