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藏区青稞新品种特征特性及良种繁育及地膜栽培技术.docVIP

甘藏区青稞新品种特征特性及良种繁育及地膜栽培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藏区青稞新品种特征特性及良种繁育及地膜栽培技术

甘藏区青稞新品种特征特性及良种繁育及地膜栽培技术摘要 简要介绍了甘肃省藏区青稞新品种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良种繁育和地膜栽培技术,以期为藏区青稞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稞;新品种;特征特性;良种繁育;地膜栽培技术;甘藏区 中图分类号 S51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037-01 1 甘藏区青稞新品种特征特性 1.1 甘青2号 甘青2号为春性品种,生育期111~117 d;幼苗直立,叶片深绿,叶耳白色,株型紧凑,株高86~114 cm。穗脖弯垂,穗长6.9~9.4 cm,穗粒数44~52粒。籽粒黄色,椭圆形,角质,千粒重42.1~48.8 g,含粗蛋白11.2%、赖氨酸0.49%、淀粉65.26%;抗倒伏性强,耐寒耐旱,落黄好,单株分蘖0.75个,分蘖成穗率70%,在1995—2002年的生产示范中,产量为3 465.0~5 545.5 kg/hm2,较康青3号增产8.9%~23.7%,较肚里黄增产13.4%~33.6%,适宜在海拔2 400~3 200 m的高寒阴湿区推广种植[1]。 1.2 康青3号 康青3号俗称白青稞,为春性品种,生育期108~125 d,属中熟类型,幼苗直立,叶色深绿,叶耳紫色。株高88.5~121.0 cm,茎杆粗,坚韧,抗倒伏。全抽穗,穗脖弯重,穗长四棱,长芒有齿、窄护颖,穗长6.6 cm,小穗密度中等。穗粒数40~52粒,千粒重44.6~48.2 g,籽粒黄色,椭圆形,饱满、硬质,含粗蛋白10.36%、淀粉67.25%、赖氨酸0.51%,较抗条纹病、抗旱性好。一般产量2 925.0~5 647.5 kg/hm2。适宜在海拔2 400~3 000 m的青稞种植区推广种植。 1.3 肚里黄 肚里黄又名锉青稞,为春性中熟类型品种,生育期110~125 d。其穗下节短,仅18~25 cm,旗叶鞘包裹着直到成熟,故名肚里黄。幼苗直立、叶绿色,旗叶耳微红色。株高90 cm左右,株型紧凑。茎杆黄色,粗细中等,蜡粉多,弹性较强。穗不抽出(半抽穗),穗长方形,黄色,大小均匀,长约5 cm,穗脖和穗长相直立,小穗着生密度疏。长芒、有锯齿、黄色。外颖脉紫色、窄护颖。穗粒数35~42粒。千粒重40~45 g。籽粒淡蓝色,椭圆形,大小均匀,饱满硬质。籽粒含粗蛋白12.4%、赖氨酸0.48%、淀粉61.03%;抗寒力强,较抗倒伏。喜水肥、耐阴湿。中感条纹病,麦鞘毛眼水蝇危害较重,一般产量为3 000~3 750 kg/hm2,适宜在迭部县海拔2 400~3 200 m的高寒阴湿地区种植[2]。 2 良种繁育技术 2.1 良种繁育 良种繁育种子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良好、灌排水方便、向阳、栽培管理条件好的地块。技术要求比一般大田水平高,适当增施磷、钾肥,株行距要比大田小,以便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管理要精耕细作,严格去杂去劣,收获时要单收单打,最好比同作物的其他田块先收先打,并要单独贮藏,严防混杂变质。种子田的面积应根据翌年该作物播种面积、播种量、繁殖系数和贮备种子的数量而确定。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种子田面积(hm2)=播种面积(hm2)×公顷播量/种子田公顷产量。 2.2 良种提纯复壮 品种混杂是指一个优良品种杂乱,本品种固有的特征、特性不一致,失去了一个品种的本来面貌。退化是指一个优良品种的优良经济性状逐渐变坏,产量下降,生命力衰退,抗逆性降低,产生了不符合要求的变异。混杂退化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生变异;二是生物学混杂;三是机械混杂,即在播种、收获、脱粒、运输、贮藏等过程中,种子发生了人为的混杂,将不同品种的种子混在一起。品种的提纯复壮也叫选优更新,就是对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已经有些混杂退化,采取去杂选优,选出具有原品种优良性状的植株进行单株繁殖,繁殖出纯度高、质量好、具有原品种性能的种子。其是克服生产上用种的混杂退化,提高良种种性,延长良种使用年限,充分发挥良种增产潜力的一项有效措施,是良种繁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经常实施[3]。 3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青稞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大幅度提高青稞产量的新技术,采用机械穴播,需种子195 kg/hm2左右,比露地栽培青稞常规播种量减少150 kg/hm2左右,具有增温保墒、促进土壤养分分解作用,并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4]。 3.1 播前准备 播前要求精细整地,做到地平、土绵,上松下实;采用平衡施肥,施足底肥,施农家肥30 t/hm2以上、磷酸二铵112.5 kg/hm2、尿素150 kg/hm2或碳铵210 kg/hm2(氮磷比为1.0∶0.8)。青稞品种选择茎秆粗壮、大穗、抗病丰产的甘青2号、康青3号等优良品种。在播前可将种子曝晒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