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的情志因素及其治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失眠症的情志因素及其治疗

失眠症的情志因素及其治疗 潘光花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摘要】情志因素与失眠症的产生密切相关:情志不舒使五脏气机失常、气血不和及阴阳失调,致肝气郁结,心脾两虚,胃中不和。肝失疏泄,则胁肋胀满,心烦易怒导致失眠多梦易醒。护理对策可采用中医治疗,调节情志。 【关键词】失眠症;情志;因素;护理 Emotional factors of insomnia and its care Pan Guanghua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Shandong China 250355) 【Abstract】Emotional factor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generation of insomnia:Emotional uncomfortable to air the five organs disorders, blood is not, and yin and yang imbalance, caused by liver qi stagnation, heart and spleen, and stomach do not. Liver failure catharsis, the flank fullness, irritability leading to insomnia and dream fitfully. Nursing Chinese medicine can be used to regulate emotions. 【Key words】Insomnia; emotional; factors; care 据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失眠症患病人数已近400万。长期失眠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害。现代医学认为此病的发生除与生理因素、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酒精、环境因素等有关外,情志因素与本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一、失眠症与情志的内涵 失眠症在临床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称之为“不寐”、“目不螟”、“不得眠”、“不得卧”。《内经》早有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素问·厥论篇》曰:“腹满腹胀,后下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李中梓《医宗必读》云:不寐之故,大约有五……”;《诸病源候论·虚劳不得眠候》认为“脏腑尚虚,荣卫未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类证治裁·不寐》曰“思虑伤脾,脾血亏虚,经年不寐”。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的生理需要,引起患者白天不同程度地自感未能充分休息和恢复精力,因而感觉乏困、精神委靡、嗜睡、注意力减 退、思考困难、反应迟钝、情绪低落、焦躁【1】。该病病情缠绵难愈特别是顽固性失眠症,长期困扰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社会生活。 情志在《内经》中被称作五志,《素问·天元纪大论》称“五志”为“喜怒思忧恐”,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为“喜怒悲忧恐”。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论》将五志演化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由此可见情志是中医学专有名词,是对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概括。以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喜怒忧悲恐惊”即情绪情感,而 “思”即认知,情志即对以情绪、情感为主的、包括认知心理在内的一类心理活动的总称[2]。中医和现代医学证明情志因素与失眠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二、情志致失眠症发作机制 (一)情志与脏腑功能关系密切 在秦汉时期中医就认识到“五脏主五志”,情志与脏腑功能关系密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这是中医认识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关系的基础【3】。《灵枢·本脏》指出“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若情志平和则身体心健康;若情志变化无常则健康受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逆,脉满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灵枢·百病始生》也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脏。”由此可见“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以上论述都是说明由于情志变化失常失和,过激过度,由量变引起质变,转化为致病因素,导致了种种疾病的发生【4】。 中医认为失眠症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如思虑劳倦、内伤心脾、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胃中不和等都可影响心神而导致目不螟,其发病多与心、脾、肝、肾有关。 (二)情志因素诱发失眠症 形成失眠症的病因很多但七情内伤为其主要病因,失眠症的发病与情志密切相关。张景岳指出:“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止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