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 登高 比较阅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秋兴 登高 比较阅读

知识回顾 杜甫诗歌中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一)忧国忧民,渴望兼济天下; (二)仰慕英雄、壮志难酬; (三)漂泊无依、老病孤愁 ; (四)眷恋亲情、友情、爱情。 杜甫诗三首 秋兴、登高 比较阅读 【学习目标】 1、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老师范读 初步感知 谈谈你对这两首诗的第一印象 知人论世 解读诗意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秋兴八首(其一)》 《登高》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分析意象 品味语言 赏鉴手法 把握感情 合作探讨 1、比较写作背景 《秋兴八首》其一——765年四月旅居夔州期间(两年) 《登高》——767年秋夔州 相同的背景 2、比较景物特点(意象 意境) (1)《秋兴八首》其一 意象:凋伤的枫林,萧森的巫峡,汹涌的江波,塞上的风云,两开的丛菊,孤独的小舟,急促的砧声 意境:阴森萧瑟、孤单凄凉 (2)《登高》 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 飞鸟、落木、长江 意境:萧索惨淡、辽阔苍凉 3、比较情感 面对自然秋景,作者在两首诗中抒发的感情是否一致呢?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呢? 比较情感 秋兴八首 其一 登高 4、比较表现手法 相同点:1、情景交融。(情感深沉) 2、直抒胸臆又语带双关。(“丛菊两开”“故园心”“艰难苦恨”) 情因景生,景因情而活,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不同点:《秋兴八首》其一 1、托物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2、象征【骇浪滔天,暗寓了时局动荡和心潮翻卷;阴云匝地,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3、烘托【以秋风、捣衣声烘托含辛茹苦的游子无家可归的惆怅和凄凉】 《登高》 1、视角变换——仰视与俯视相结合 2、多重感官——视觉与听觉相结合 3、时空相结合 4、衬托【以长江的“不尽”衬托人生的短暂,抒发韶光易逝之感】 独立思考 炼字炼句 涵咏诗韵 比较李杜 如果说李白呈现给我们的是浑身氤氲着侠气、仙气、阳刚之气的话,那么,迎面而来的杜甫则是整个的包裹着酸气、霉气、迂腐之气。李白飘逸浪漫,杜甫沉郁现实。面对朋友,李白是洒脱的,而杜甫却是细腻的,“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就是他对友人的关切问候。面对社会,李白选择的是任性自由,纵情山水,而杜甫则在一声声叹息中浮浮沉沉,饱受折磨。 李白与杜甫有那么多的不同,却结为挚交好友,你对他们二人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他们的诗歌谈谈你的感受。 咏怀古迹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炼字炼句 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紫台:紫宫,宫廷。朔漠:北方的沙漠。 省xǐng:曾经。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哪一个人物形象?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昭君怨恨什么?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⒈远嫁异邦,远葬他乡, 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 幽怨。 ⒉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 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 涂造成的。 ? 统治者的昏庸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