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兴味盎然语文课堂探微》
兴味盎然语文课堂初探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付蓉我觉得打造“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不仅是我们工作室的美好愿望,也是现代课堂理念的具体体现。有意思的是,这四个字分别解读,还是对语文课堂结构的廓清和重建。一堂“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应该有这样四个环节:激趣导入——兴:这个字可读“xīng”,是课堂的起兴准备部分,也可读“xìng”,是激发课堂兴趣的部分。它主要展示师生课前准备的相关素材,激发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张本;同时检查展示自主学习(预习)效果,为后面的学习奠基。阅读理解——味:这是课堂学习的主要部分,它是一个动词——品味,体现了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理解、欣赏、运用。在课堂中“授之以渔”,让学生沉下心来走进文本,自主学习,提高欣赏和理解能力是其要旨。它还是一个名词——味道,语文课就要有语文味。问题的设置、课堂的结构、学生的能力培养与训练都要让“语文味”溶于其中,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 合作探究——盎:热情洋溢,情绪高涨。这是合作探究的部分。它应该是个性的空间,灵动的展台,思维在这里延伸,思想在这里碰撞,学生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联系生活,提高思辨能力。 目标反馈——然:对的,不错的,这样的意思。经过了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后,还需要进行学习小结和当堂检测。这是一个豹尾的设计,它体现了现代课堂不是空中楼阁,落到实处才是硬道理。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一课一得,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简言之,“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结构。意在通过课堂格局的建构,努力使课堂有兴趣点、品味点、探究点、落实点、生长点,使课堂阅读形式的设计有具体支撑,使课堂目标更加具体,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得更为充分。下面我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为例,说说我们的“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期待各位专家的指导。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是一篇传统课文,大凡教这篇课文,无非是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感激之情,通过具体事例把握母亲的性格特点和典型形象,品味一下描写生动的句子,大同小异。加之文章又比较长,学生学得不是很有兴趣,也收获不到什么实质的东西。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人物的篇目很多,如果篇篇都是这么上,那就失去了目标与重点。这篇课文所在单元不仅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更重点呈现了这个人物对作者成长过程的重要影响。如何运用“兴味盎然”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收获呢?我在备课时紧紧抓住“影响”二字,以“兴味盎然”建构课堂体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做出有益的尝试。先说说教学目标的确定,我想体现“精准”二字。精准的教学目标是“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实施的基石,需要有课标意识、教材意识、单元意识和学生意识。每课突出一个重点,真正使学生学得有条理,有方向,聚焦知识能力,满足学生的生长需要,使他们学有所获,正是现代语文课堂的核心。像《我的母亲》这类名家名篇要教的、要学的东西很多。长课文短教更好大胆取舍,突出重点。课堂教学目的如何确定,直接关系到课堂的质量。一开始,我准备以“了解胡适的思想”为教学目标。试图把这篇文章作为了解胡适的一扇窗,先从文本中了解胡适思想受了母亲的影响,再出示胡适语录,了解他有哪些思想,然后推荐阅读胡适的作品。这个点子很有文学韵味,好像也很能激起学生对胡适的兴趣,但结合课标中叙事性作品的阅读目标和初中阶段写人文章的单元目标来看,这个目标有些架空,脱离了文本本身。这篇文章重点刻画了母亲这样一个大家族年轻的当家后母的慈爱、宽容和坚韧,因为她的言传身教,才影响和教育了年幼的胡适,成就了他辉煌的未来。并且作者满载着对母亲的深情,文章结构丰富巧妙,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直接关爱、教育和影响,而且用大量篇幅生动描写了母亲跟其他人的交往,使母亲对“我”的影响更深刻广远。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作者情感,通过具体事例和精彩语言了解母亲对胡适成长经历的重要影响”。并把“学习多角度、立体展现母亲对‘我’成长的影响。”确定为教学重点。再来说说教学结构的设计,我想凸显“精巧”二字。这节课以“影响”为核心,形成五个步骤,分别是:1、激趣导入,了解影响;2、默读课文,初识母亲;3、研讨文本,体悟影响;4、且学且思,交流影响;5、联系生活,抒写影响。可谓是每个教学环节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这个设计还充分体现了“兴味盎然”的课堂结构特点,尤其在“兴味”二字上颇有匠心。一是环节激趣导入——兴,从胡适的简介入手,通过猜想胡适一生获得的荣誉迅速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引起了学生对胡适的极大兴趣。我再适时引导:“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她何以能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极大极深”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探究竟。”这个悬念的设置,也让学生对这位母亲产生了极大的探究兴趣。来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