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用抗生素特点及使的用
常用抗生素特点及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果;耐 药 性;应特别注意;结果;要走出抗生素使用误区;用药的正确原则;合理用药建议之一:;合理用药建议之二:;合理用药建议之三:;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怎样界定应用“合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三个要素;何种致病菌感染--CAP病原分布;何种致病菌感染-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COPD推荐治疗方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用药注意点;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用药注意点;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性治疗;感染性疾病治疗的二种分类;经验性治疗遵循的原则;;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如何应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挑战;不动杆菌的问题;产ESBLs菌;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的抗生素选择;治疗产NDM-1细菌感染的抗生素选择;经验性换药; 抗菌药物的分类与相关概念;抗菌药物分类-来源;抗菌药物分类-用途;抗菌药物分类-PK/PD分类 (给药方案制定);时间依赖;以头孢唑啉为例
T1/2 1.4-1.8h,常规用量为每6-12h用0.5-1g
给药间隔一般为3-4个半衰期
给药间隔内,保持大部分时间(50%-60%)内血药浓度大于最低抑菌浓度(C>mic)
;浓度依赖;介于二者之间:杀菌作用非浓度依赖,有一定的抗生素后效应(PAE) ,药物有碳青霉烯类、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万古霉素。
;抗菌药物分类-管理分类;抗菌药物分类- - -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分类—化学结构分类 ㈠、抗生素 ㈡、 合成抗菌药物 ;常用抗菌药物的特征;㈠、抗生素(Antibiotics)1、β-内酰胺类(β-Lactams);特征-1;特征-2;青霉素类品种分布;注意事项:;;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构效关系;头孢菌素类品种分布 ;Ⅱ代:对G+、G-有效
头孢孟多:Ⅱ代中对G+菌作用最强
(同Ⅰ代),对酶不稳;
头孢呋辛:可通过血脑屏障,毒性低;
头孢克洛:药代优于头孢呋辛(达峰时、峰浓度、
生物利用度均优于前者),
对流感嗜血杆菌作用强。
头孢替安酯:口服吸收迅速,组织浓度高(胆系)
头孢丙烯:口服,用于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Ⅲ代:应用不当,诱导ESBLS
头孢他啶:抗绿脓,对酶稳, 诱导产生ESBLs作用强;
对MRSA、肠球菌、 厌氧菌的作用差;
头孢哌酮:抗绿脓仅次于头孢他啶 ,对酶不稳(抵抗多种酶的降解),对MRSA较其它Ⅲ代优,对肠球菌、厌氧菌作
用较好,胆汁中浓度高;
头孢曲松:对肠杆菌有强大作用,对酶稳定,t1/2=8,
可以OD 给药。肝肾双途经排泄 ;可透过血脑
屏障; 对绿脓、MRSA、 肠球菌、厌氧菌耐药。
头孢噻肟:抗G-与头孢三嗪相似,但t1/2=0.5-1h, 需
q6-8h给药。对绿脓、肠球菌、厌氧菌作用差;
头孢地嗪:有免疫调节作用.
头孢噻肟
(Cefotaxime);Ⅲ代口服头孢菌素;Ⅳ代头孢: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头孢菌素类各代特点;;第三代
1、对G(+)菌作用较弱;
2、对G(—)杆菌作用明显增强,优于第一代和第二代;
3、对铜绿假单胞菌与厌氧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4、对β--内酰胺酶稳定;
5、体内分布较广,组织通透性较好,各种组织体液如炎症脑脊液内可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
6、对肾脏基本无毒;
7、兼具免疫调节作用的头孢菌素如:头孢地嗪。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有致出血倾向及需戒酒的抗菌药物;;; 非典型β-内酰胺类;;?-内酰胺抗生素/ 酶抑制剂品种;非典型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注意事项:;;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Aminoglycosides; Ⅰ代 Ⅱ代 Ⅲ代; 临床地位与存在问题; 传统观念与给药方案;注意事项;;;3.大环内酯类(Mac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