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抗生素的.ppt

  1.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七章抗生素的

第三篇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随着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在药学领域应用越来越广。 在医药生产中已广泛利用微生物发酵来制备各种药物,形成一门独立的微生物药物学科。; 发酵(fermentation):原来是指在厌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碳水化合物释放能量以及得到产物的过程,但目前工业上把发酵扩展为利用培养微生物来制得产物的任何过程,其中也包括利用微生物的某些酶来转化某些物质使之成为所需物质的过程.。;发酵(fermentation): 原来是指在厌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碳水化合物释放能量以及得到产物的过程, 目前工业上把发酵扩展为利用培养微生物来制得产物的任何过程,其中也包括利用微生物的某些酶来转化某些物质使之成为所需物质的过程.。;发酵的分类:根据发酵时所需条件 1、是否需要氧气 厌氧发酵与需氧发酵 2、培养基的物理性状 固体发酵与液体发酵 3、工艺 浅层发酵与深层发酵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发酵工业的范畴突破了利用天然微生物的传统发酵,逐步建立起新型的发酵,可生产天然微生物所不能产生或产生很少的特殊产物。;本篇主要内容: 1、介绍微生物发酵制品包括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酶和酶抑制剂。 2、微生物与药物变质的关系以及保证药物制剂质量所必需的各种微生物学检验法。 如:抗生素效价的微生物学检定; 药物抗菌活性的测定;; 第十七章 抗生素; 抗生素的现状; 第一节 抗生素的概念和分类;确切的含义: 抗生素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其生命活动中产生的(或由其他方法获得的),能在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机能的有机物。; ;医疗用抗生素需要以下要求:;抗菌作用的强弱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来表示,即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浓度(以μg/ml为单位),数值越小,则作用越强。 抗菌谱:是指抗生素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范围和所需剂量。范围广者称为广谱抗生素,范围窄称为窄谱抗生素。 良好的抗生素还应具有不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毒副作用小,不易引起超敏反应,吸收快,血药浓度高,不易被血清蛋白结合而失活。 ; 二、抗生素的分类 目前尚无完善的系统分类方法;2、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分类; [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基本成分肽聚糖的合成,导致不可逆转的破坏,具有杀菌作用。早期的青霉素只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效。对真菌无用(细胞壁不含肽聚糖),对支原体无效(无细胞壁);(2)四环类抗生素 如 金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环醇类);[代表药物] 链霉素(第一个发现,也是第一个对抗生素有效的抗生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拉霉素和丁安卡那霉素。;(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b、抗真菌和抗原虫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5)肽类抗生素; (6)安莎霉素类 60年代末期投入临床使用,其典型结构是具有一条脂肪链,连接两个相对的芳香环,像是一条链子上的两个篮子。它们由放线菌属的多种类群所构成,由一系列乙酸和丙酸单位缩合而成。 如利福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及分枝杆菌有极强的作用)、利福平(对分枝杆菌及葡萄球菌效果尤佳)。;(7)糖肽类抗生素(二丙庚肽类) 代表药物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主要对革兰阳性细菌有效,尤其是对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的葡萄球菌有效。 ; (8)抗肿瘤抗生素 属于不同化学类别,但都以不同机制作用于DNA复制。 放线菌素→由酚恶嗪酮环组成带有二个相同的肽环,它们以其芳香环与DNA碱基嵌合,而影响DNA功能,在其真核细胞中主要干扰RNA合成。蒽环类化合物(柔红霉素和阿霉素)→ 具有四环结构带有一个取代的糖基,作用于拓扑异构酶,使DNA断裂。; (9)其他抗生素 氯霉素:抑制蛋白质合成,有抑菌作用, 对革兰阴性细菌尤其沙门菌有很好的效果。 林可霉素:抑制蛋白质合成。 新生霉素:抑制DNA回旋酶的一个单位, 作用革兰阳性菌和变形杆菌。; 第二节 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 4、采用新的筛选方法 如:应用定向生物合成和突变生物合成的原理,以及培养超敏细菌以寻找微量的抗生素,选用新的肿瘤模型来筛选抗肿瘤的抗生素。;5、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产生新抗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