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现抑制脂肪合成的化合物-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技信息情报中心.doc
生物科技快报
Bulletin of Biological Science Technology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技情报中心
目 录
[科技进展] 近千年中国温度变化重建与模拟比较分析1
科学家提议为植物建立统一DNA条形码2
阐释东亚及北美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5
再度发现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川东灯台报春7
揭示生物适应性在生物网络层次的实现8
蓝莓叶提取物可阻止丙肝病毒复制10
红酒提取物可对抗炎症10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高分子研究进展11
葡萄糖激酶催化机制研究获进展13
发现抑制脂肪合成的化合物17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新型微生物18
水稻抗逆功能基因研究新进展20
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软米和糯稻新品系选育21
富含铁超级转基因水稻培育成功22
水稻中鉴别出新基因 有望持久抗击稻瘟病27
[科技要闻] 喜马拉雅山脉东段10年发现353个新物种30
研究称人类活动正加速地球出现“第六次物种大灭绝”30
四川建成麻疯树无性系种子园32
虾壳催化剂有助制造生物柴油34
研究显示西瓜可以用来生产乙醇37
抗老年痴呆一类新药芬克罗酮完成I期临床研究38
湖北诞生首个“超级稻”品种39
中科院颁发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和卢嘉锡青年人才奖40
近千年中国温度变化重建与模拟比较分析
集成的千年代用温度(红色)与模拟温度(兰色)记录对比。纵坐标是温度距平(公元1000-1985年全序列平均值为0值)。绿色虚线是重建序列不确定性的范围。黑点圈出重建记录与模拟结果的高频变化差异。?
古气候变化研究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古气候变化重建与古气候变化模拟。利用各种代用记录做气候重建能使我们了解气候变化的历史,但要进一步了解是什么因素驱动了气候变化,就需要进行模拟,同时,各种气候模型的模拟结果又需用气候记录进行检验,以考察其“解释”能力,模型根据重建结果进行改进,重组驱动力,并由此揭示出真实的气候变化物理机制。?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的谭明研究员与合作者利用年分辨率的祁连山树木年轮宽度(反映冬季温度)和北京石笋年层厚度(反映夏季温度)合成标准化的代用序列,并采用中国大区域观测温度记录对之进行校准,由此重建中国大区域近千年来年分辨率的温度变化历史,同时采用海气耦合模型(ECHO-G)模拟了中国近千年来年均温变化(Tan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a proxy based climate reconstruction and GCM based simulation of temperatures over the last millennium in China.
作者通过重建记录与模拟结果对比发现,太阳总辐射与温室气体之和能够解释大部分温度变化的低频方差,而两者在高频方面的差异很可能由于模型高估了火山爆发的气候效应(可能性较大),也可能是自然物对极端气候变化响应不敏感造成(可能性较小)。(来源: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第四纪学杂志》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 2009, 24(5): 547-551
可下载全文(PDF)
科学家提议为植物建立统一DNA条形码
一组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近日一致通过了一种可用来鉴定植物身份的DNA条形码,为发展中国家追踪及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铺平了道路。?
为了寻找一组既在所有的植物中都存在,又足以区别不同种属的DNA,研究人员们已经努力数年。而动物的条形码在2003年就已经获得科学界的一致通过了。?
8月4日,来自10个国家的52名科学家提出,可以利用两种基因rbcL和matK的组合来鉴定植物的身份。他们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提出了这一建议(文章题目为“A DNA barcode for land plants”)。?
纽约植物园园长及科学部副主席James S Miller表示,同动物基因相比,不同种属的植物基因变化很小,因此要区分不同种的植物很难。纽约植物园目前正在世界上10个地区召集研究人员收集植物条形码信息。?
研究人员比较了7种基因鉴别植物的效果,最终发现rbcL和matK的组合的鉴定率高达72%,同时对于剩下的样本,这个组合也至少能够鉴定出它们所在的种群。?
“这两个基因并不完美,但是它们代表着一个开始。”Miller说。?
Miller表示,一个统一的植物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