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7课《长城》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7课《长城》教学设计

王庄镇2015---2016学年度第 学期集体备课:: 使用时间: 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讨论交流法、整合学习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整理有关长城的资料。 2.制作课件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据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万里长城。长城以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了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文明的万里长城。 板书课题:长城 2.齐读课题。 3.长城简介。 二、初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找出相对应的插图。   1.第1自然段:远看长城蜿蜒盘旋,如同长龙。(第一幅图)   2.第2自然段:近看长城高大坚固。(第二幅图)   3.第3自然段:由长城联想到古代伟大的劳动人民。   4.第4自然段: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   2.学习会认的字。   3.学习会写的字。 4.学生书写。(重点点拨:隔、砖、旋等字) 四、自由读课文,你对长城有一个怎样的印象?用课文的一句话来回答。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刚才读这句子的时候比较关注哪个词语? (2 )理解什么叫奇迹吗? 五、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出示第一幅图: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六、小组学习,思考   1.长城的构造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2.老师画出图画,让学生指出相应的地方。   城台:   垛子: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来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七、课堂小练习。 让学生画一画长城构造图。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 板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2、 欣赏图片: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PPT)   3、 谈感受: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4、 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学生说) 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一)齐读句子   1.读(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质疑: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2.交流汇报:   (1)长   ——(PPT)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   (PPT图)理解“蜿蜒盘旋”:随山势而走向   ——一万三千里:这里运用了(数字说明),山海关在河北省,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   (PPT)长城经过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2)(PPT第一自然段)齐读:你能读出这样磅礴的气势吗?   (3)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   (4)高大坚固   ——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   ——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高大:两米多高的垛子   ——坚固:城台(屯兵和传递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3.小结:学习了1.2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自由发言)   4.齐读:把这种雄伟的气势读出来。   (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   3.(PPT)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   (3)站在长城上,想起了(劳动人民),此时此刻,作者内心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4)小结: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1)问: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