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论十则(2014上课用).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论十则(2014上课用)

文 论 十 则 文 论 文艺(学)理论。 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南朝·刘勰) 夹杂在各种经、史、子当中的文学理论。 诗话、词话:《六一诗话》(宋·欧阳修)、《随园诗话》(清·袁枚)、《人间词话》 (近代·王国维) 《人间词话》七则 王国维 作者介绍(P115注释①)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清秀才。 近代中国著名学者,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 主要作品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观堂集林》。 《人间词话》 王国维把西方美学思想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融合起来,成就了他的美学文艺理论著作《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围绕词的创作,探讨艺术、人生和事业,重点在于谈论艺术境界。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第一则:“境界”可分为哪几种。 有我之境:情感强烈,主观情感浸染外物,把物人化。 无我之境:情感冲淡,外物触动主观情感,把人物化。 有我之境:境由心生。 无我之境:物我一体。 第五则:三个词人,三句话,三种境界 目标境:晏殊的本意是写相思之苦,王国维在此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高瞻远瞩,耐得住寂寞孤独,并要设立明确的追求目标。 追求境:柳永的本意是写对爱的无怨无悔,王国维在此比喻在创业治学的过程中,必须百折不挠,不懈努力,历尽艰辛也不放弃。 成功境:辛弃疾的本意是写在内心感到无望之际,突然发现自己苦苦找寻的对象,王国维在此比喻在创业治学的道路上,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探究,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成就。 第二则:能写出真景物,真情感的就叫做有境界。即:真情真景完美交融在一起的诗词就叫做有境界的诗词。 第三则:境界有大小,大小无优劣。即:境界的多样性。 第四则:眼界大、感慨深的(李煜)词自然“气象”阔大。 第六则:言情真挚,写景清新,言辞畅达,见识深远,正是大家的境界。 第七则:既要深入生活又要理性思考也是大家的境界。 奇人轶事: 辛亥革命(1911年)爆发后,王国维亡命日本,以“前清遗老”自命。1916年回国,担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同时应满清逊帝溥仪之召,在紫禁城小朝廷内当五品官:南书房行走。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上时,王国维留下“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一笔。 板桥题画三则 郑燮 题跋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体,指的是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后的文字。写在画幅上的叫题画,题画或文或诗,一般比较简短。 从内容上看,有的叙写作画缘由,有的点拨墨情画意,有的借题寄意写志,涉笔相当宽泛自由;然均追求画面与题词相互补充之用和相映成趣之妙。? 题跋: 自幼丧母,早年的生活十分贫寒,在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12年的官场生活,目睹腐朽和黑暗,使他在61岁时愤而罢官归去,仍回到扬州,重新过着“二十年前旧板桥”的卖画生活, 郑板桥诗、书、画、印皆有成就,号称“四绝”。 这里所选的三则画题,皆是他画竹的心得,虽非严思宏论,却自有其深彻独到之处。 郑燮(P116注释⒁) 第一则 核心句? “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概括? 画竹得力于潜心观察、师法天然。 第二则 画竹过程?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观察自然—艺术构思—绘画作品 概括? 从画竹过程中总结出“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的作画经验。 第三则 胸有成竹:师造化(学习积累) 文与可,北宋著名的画家,姓文,名同,字与可,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他特别擅长画竹子,有“墨竹大师”之称。他说:“我只不过把心中的竹子画出来罢了。”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gǔ)落,少纵则逝矣。《文与可画筼筜(yún dāng)谷偃竹记》 第三则 胸无成竹:自成局(变化求新) 郑燮认为绘画应不墨守成规,不拘泥定势,而是灵活地运用绘画的原理,创造性地发挥个性。他画竹不拘一格,任意挥来,手到竹成。他在诗中写道:“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概括? 画无定法。 板桥体——他以隶书笔法形体掺入行楷,创出这种介于楷隶之间,而隶多于楷的字体。 09上海卷作文题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根据以上材料作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作业 背诵《人间词话七则》的第五则中的三境界,下周二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