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aikonaut一词的由来
作者:张霄军 | 来源 《中国科技术语》
随着“神五”和“神六”的圆满飞天和“嫦娥奔月”工程的顺利进展,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以后第三个拥有载人技术到地球以外太空飞翔的国家,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目前,在英文媒体上taikonaut一词用得已经很普遍,国内媒体上也不时有出现。但是,相对于美国人常用的astronaut和俄罗斯人常用的cosmonaut,taikonaut一词的产生和走向世界的过程似乎仍然有些扑朔迷离。
考察taikonaut一词的来源,一般认为应该是随着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进入太空而产生的,即2003年10月。吴岩先生则认为是在“97北京科幻大会”后在美国《新闻周刊》和《华盛顿邮报》上的几篇文章中首次出现的[1]。陈宏薇教授考证“创造taikonaut的人是马来西亚华人赵里昱(Chiew Lee Yih)”[2]。
根据维基百科词典的介绍,马来西亚的赵里昱在1998年3月创造了“taikonaut”这个英文词,并首先在某个网络科技论坛里使用。几乎同时,陈蓝(Chen Lan)在其个人网页“Go Taikonauts!”中也使用了这个词。从此,这个词就被西方媒体普遍用来称呼中国的航天员。据当事人之一陈蓝先生介绍,1998年5月他在一个航天论坛FPSPACE中发现有不少人认为英文中已有astronaut和cosmonaut这两个描述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宇航员的词,应该也有一个单独的词来称呼中国宇航员,而且有人杜撰了sinonaut等词。他当时想到了taikonaut这个词,“因为这符合一个太空相关的音译词再加naut后缀的惯例,三个词也就具有了对称性”。但他只是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一位俄罗斯记者,既没有发布在FPSPACE,也没有公布在其个人网站中。1999年6月,他将自己的个人网站改名为“Go Taikonauts!”,立即引起了媒体的注意和报道。几天后,陈蓝收到马来西亚赵里昱电子邮件,信中指出赵里昱在1998年5月已经在另一个航天论坛里首先使用了此词,并给出了相关链接。陈蓝确认后马上如实公布,并指出赵里昱也是该词的发明人。从此之后,taikonaut一词就慢慢被世界所接受。陈蓝在博客中写道:“同年(注:1999年)和一位马来西亚航天爱好者共同创造‘中国航天员’英文单词taikonaut,并通过上述个人网站(注:指陈蓝的个人网站Go Taikonauts!)宣传,最终被国际主流媒体和词典所接受。”由此可见,维基百科词典中taikonaut一词释义中的说法还是比较接近事实的,陈蓝的个人陈述也是客观可信的。这就是taikonaut一词的诞生过程。
从词源学角度来看,俄语космонавт(cosmo- naut)来自希腊语kosmos (universe宇宙)和nautēs(sailor舵手)的组合;英语astronaut来自希腊语astro(star星)和nautēs的组合。cosmonaut和astronaut意思相同,都是指“航天员”, cosmonaut常被用指“苏联/俄罗斯航天员”,而astronaut常被用指“美国航天员”。而且,每一个词语都已经在其各自的语言中产生出一类词语,这两个词都顺利地进入了英语词汇,成为诸多英语词典收录的词条。taikonaut是汉语拼音taikong(great emptiness 太空)和希腊语nautēs(sailor舵手)的组合,这个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taikonaut一词在词源形式上与上述两词完全对应,那应该也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英语词汇。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维基百科词典中提到“但在中国官方发布的稿件中,多半坚持使用更带技术性的名词‘航天员’astronaut”。
事实上,民间和国内外一些媒体一直致力于taikonaut一词的普及和推广,如陈蓝、赵里昱等,此外,《今日美国报》(USA Today)和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在报道中一直使用taikonaut一词,这是最早使用该词的主流媒体。法新社(AFP)则也从1999年开始正式使用该词,而且频度颇高。英国航天历史学家,航天作家菲利普·克拉克(Phillip Clark)和美国广播公司航天专栏作家、前NASA工程师詹姆斯·奥伯格(James Oberg)则坚持在其文章中和接受采访时使用该词。在杨利伟太空飞行过程的电视新闻中,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广播员也在一直使用taikonaut这一词汇。taikonaut一词的普及,他们功不可没。现在,官方的态度也在转变,新华社发布的英文稿件中也经常出现taikonaut的字样。过去还曾有人批判过使用taikonaut一词,说这是一个“文化后殖民过程”,这种说法也已经被陈宏薇教授充分驳斥。[2]
《英汉军事大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