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之《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VIP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之《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之《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 道县一中历史教研组 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 20世纪初,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器物(技术) 制度(经济政治) 思想文化 革命道路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向世界学习 1840年(鸦片战争后) 情境导入: 中国 西方 第14课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 1.背景 A、清政府闭关锁国导致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B、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不能解决民族危机。 C、鸦片战争的打击。 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林则徐 《海国图志》书影 魏源 清朝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统治者闭目塞听,虚骄自大,其无知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他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鸦片战争时的道光帝 探究 1:依据图文中的信息,你认为林、魏开眼的原因是什么? —林则徐 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翻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积极探求西方军事科学技术,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新式海军。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代 表 作:《各国律例》《四洲志》 核心思想: 师夷长技(军事技术)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其基本内容:悉夷、师夷、制夷三位一体,即前提、手段、目的的有机结合。新思想实质是强国御侮,维护清政府统治地位。 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魏源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世纪60——90年代) 2、含义: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1、背景: 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目的)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世纪60——90年代) 2、含义: 1、背景: 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3、实践: 洋务派将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了新式海军,创办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实习生出国深造。 4、口号: “自强” “求富” 5、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战败 6、失败原因: 列强的破坏、顽固派的阻挠、内部的分裂、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世纪60——90年代) 2、含义: 1、背景: 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3、实践: 洋务派将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了新式海军,创办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实习生出国深造。 4、口号: “自强” “求富” 5、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战败 6、失败原因: 7、实质: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之目的。 8、评价: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仅仅学习西方物质文明,未触动封建旧制度 探究2: 下图反映了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在这种形势下,你认为清政府会怎么办? 材料一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 材料三……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1861年)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人教版历史必修3 洋务运动企业示意图 京师同文馆 天津武备学堂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电报学堂 上海广方言馆 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局 福州学堂 福州电气学堂 福建水师 福州船政局 南洋海军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