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辽宁严寒天气特征分析
辽宁严寒天气特征分析 目 录 一、使用资料及严寒的相关定义 二、时空分布特征 三、大尺度环流背景 四、天气学分型 五、物理量特征分析 使用资料及严寒的相关定义 82年—11年辽宁省58个常规观测站的日最低气温 NCEP(1°×1°)再分析资料 冬季天气的寒冷程度 温度标准 一级:极寒 -40℃以下 二级:酷寒 -30℃至-39.9℃ 三级:严寒 -20℃至-29.9℃ 四级:大寒 -10℃至-19.9℃ 五级:小寒 -5℃至9.9℃ 六级:轻寒 0℃至-4.9℃ 七级:微寒 0℃至4.9℃ 八级:凉 5℃至9.9℃ 温度在-20℃以下时统称为严寒。 严寒日:全省58个常规观测站中有10个以上的站点日最低气温≤ -20℃。 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分布特征 严寒日的年际分布特征呈现周期性震荡变化规律,严寒日正距平年与负距平年平均每2-3年交替出现一次。 严寒日出现最多的年份:2001年(41天) 严寒日出现最少的年份:1995年(2天) 平均每年出现严寒日的天数为:20天 时空分布特征—月分布特征 严寒日最早出现在11月份,但11月份出现的次数较少,平均每年出现0.2天,占全年严寒日的1%。出现最多的月份为1月,平均每年出现11.6天,占全年严寒日的57.7%。3-10月份均没有严寒日出现。 月份 平均天数(天/年) 所占比例 11月 0.2 1% 12月 4.6 22.8% 1月 11.6 57.7% 2月 3.7 18.5% 时空分布特征—逐日分布特征 严寒日最早出现的时间为11月21日,出现最多的时段为12月26日至次年的2月3日(图中黄色阴影区域) ,在这一时段中平均每天每三年就出现一次严寒日。 月份 平均天数(天/年) 所占比例 11月 0.2 1% 12月 4.6 22.8% 1月 11.6 57.7% 2月 3.7 18.5% 时空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 严寒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南少北多的分布特点,其中东部山区的西丰、新宾地区及朝阳的建平地区出现严寒的次数最多,平均每年出现40天以上,沈阳北部、铁岭、抚顺、本溪、丹东北部、阜新西部和北部、朝阳西部地区平均每年出现10天以上,沿海地区出现严寒的天数较少,基本都在5天以内,其中大连、旅顺、金州三个站三十年中从未出现过严寒天气,沈阳站平均每年出现严寒天气14.2天。 西丰 55.3 新宾 43.9 建平 42.8 清原 38.4 章党 32.5 开原 29.1 桓仁 21 法库 19.3 本溪县 19 昌图 18.8 宽甸 17 铁岭 15.6 本溪 15.6 草河口 15.3 沈阳 14.2 个例选取 在2000年至2011年中挑选了18个个例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严寒日持续时间在3天以内的个例有5个,持续时间在4~9天的有9个,持续时间在10天以上的有4个。 全省平均温度(℃) 持续时间(天) 00.12.25 -20 5 01.01.10 -22 15 02.12.26 -18 3 03.01.01 -18 8 03.01.29 --20 5 04.01.22 -21 3 04.12.21 -23 13 05.01.10 -25 5 05.02.11 -23 2 06.01.18 -18 3 06.02.03 -23 4 08.01.14 -18 7 09.02.17 -19 3 09.12.31 -26 10 10.01.12 -25 6 10.02.03 -25 5 11.01.05 -16 5 11.01.16 -23 17 大尺度环流背景 严寒是一个大范围的天气现象,他通常是由多次寒潮或冷空气入侵组成的长期天气过程,因此我们应更多注意大尺度环流背景。 我们计算了所挑选严寒日个例的500hPa平均高度场及同时期暖冬日500hPa平均高度场,分析得出,在严寒日平均高度场上从新疆北部至西西伯利亚地区有一个强大的长波脊伸向极地地区,这就使极地高压加强,极高的发展有利于极涡离开源地分裂南下,分裂南下的极涡主中心位于东北北部至远东一带,而在暖冬日平均高度场长波脊的位置更为偏西,冷空气影响的区域更为偏西、偏南。 严寒日500hPa平均高度 暖冬日500hPa平均高度 a b 天气学分型 严寒天气通常是由寒潮或者冷空气活动造成的,冷空气活动与中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上层的环流形势关系较为密切,我们对筛选的严寒日个例进行了普查分析,主要针对500hPa环流形势对大范围严寒天气进行了天气学分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类型: 天气学分型—西西伯利亚阻高型 此种类型严寒天气环流形势的特点为:500hPa上在西西伯利亚地区有阻塞高压存在(图6),极地冷空气沿高压前部源源不断补充南下,造成辽宁地区出现持续的严寒天气,辽宁上空主要受低涡底部、后部或者高脊前部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