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面国土绿度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陆面国土绿度研究.pdf

第3o卷第2期 J:海师范太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l 30.NoZ I eachers 2¨1)1年6月 J。f UnIv(Na£ura【Scle【lces) Jun2 uO l Sha“ghal 陆面国土绿度研究 王琳,白光润,严 曾 (上海师范大学城市与旅游学院,上海200234) 摘要:讨论了陆面国土生态环境评价的综合测度问题,探讨了其内涵、分级体系和应用 价值,分析了其理论意艾和实践意义,以厦应用Rs,GIs技术快速、简捷测度绿度的方法 与途径. 关键词:绿度;自然度;生态环境质量 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ooo一5137(2001)02一∞77一os o引言 评价国土的生态环境质星一般从两个角度加以分析.其一是大气、水、土壤受污染的程度;其二 是土地的覆被状况的评价和测度,如土地侵蚀、沙漠化、草原退化、城市建设和人类农业生产刘原生 植被的影响等.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已有较成熟的手段和评价体系.但土地覆被状况的评价和测度目 前还仅限于定性分析上,尚没有比较科学、简捷、便利的方法.本文试图刘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研究现状与评价 国外对国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比较活跃,有的国家甚至将其纳人国情监测的常规统计系 列.如日本提出“自然度”的概念,将其纳入总务厅统计局一年一度的《国势调查》之中,其涵义是自 然的保存程度.以对原始自然状态的改变程度将自然度等级分为lo级: (1)市街地,几乎无植被; (2)旱田、水田等耕地,绿化程度高的住宅地; (3)果园、桑园、茶园、苗圃等园艺用地; (4)低草群落; (5)矮竹、芒草等高草群落; (6)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等人工林; (7)次生林替代群落; (8)山毛榉次生林,特别近于自然的次生林; (9)松、山毛榉等多层次自然植被; 收稿日期:2()ol一【)2一】z 与旅游学院教授. zs !竺苎查兰兰兰兰竺竺兰竺! 竺!一 一———————————————————————————————一一 (10)高山.风蚀草原,自然草原单屡植物群落 中国学者张玉环、征俊=根据植被、上壤的侵蚀现状将海南岛进行植被自然度、土壤自然度的 划分,然后将两者取平均值得出综合自然度的分值,进行全岛生态环境破坏等级划分….我国在80 年代提出了“绿量”这一术语,表示某一地区绿色植被的覆盖率.在城市中多用“绿化覆盖率”来衡量 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而评价国土生态状况多用“森林覆盖率”. “自然度”的概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对自然的干扰程度.望文生义,“自然度”的概念即对 原始自然的保持和接近程度,它可以反映出人类对国土的改变程度,但它并不能准确反映国土的生 态质量的改善或破坏程度.无疑人类砍伐森林、垦殖草原、建造城市和工矿企业,对生态环境是有赍 面的影响.但是,人类在干旱地区营造防护林、变沙漠为绿洲,这些虽然远离了自然的原始状态,自 然度是降低了,但生态环境却大大改善了.日本《国势调查》中自然度第10级是“高山,风蚀草原,自 然草原单层植物群落”,与5~9级相比,生态效益质量明显是差的,甚至与2,3级相比也是比较差 的.很显然,自然度卜一lo级并不足国土生态质量由差到好的顺序.另外,日本“自然度”也漏掉了很 多土地覆被状况,如沙漠、荒漠等等.从生态质量角度看,城市的水泥、沥青路面与自然状态的沙漠、 石质荒漠并没有更大的差别.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认识有一种误区,即认为自然的、天然的就是合理 的、最好的.这种认识完全忽视环境文化过程的积极进化的一面.人类除了有破坏环境的一面,还有 建设环境的一面. 日本《国势调查》的自然度研究方法还有操作方面的欠缺,即它是以植被群落型划分的,分类过 细,“次生替代群落”、“原生群落”、“风蚀草原”在地图、航片、卫片上区分极难识别,如果要一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