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从信仰的角度解读电影
影评知识
看了一串关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影评,都写得很好。只可惜绝大多数影评都在钻研这个漂流故事的真相,却忽视了这是一部基于虚构小说的电影。脱离作者、导演意图的所谓真相,从来都不存在。而导演的意图究竟是什么呢?究竟是只为讲述一个故事,还是借故事来宣传一种理念?
李安拍摄这部电影,当然是为了宣传理念,而且这个理念显而易见,便是整部电影从头贯穿到尾的主题——“信仰”。作家访问Pi的原因,正是因为妈妈纪告诉他,Pi的故事能让他“看见上帝”;而Pi的故事,也正是开始于对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信仰,终于他最后的问题:“which one do you prefer?”作家选择了前一个故事,Pi称这个选择是更接近神的道路。
很明显,信仰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主线。可是直到影片末尾,观众们又究竟在哪里看见了上帝呢?比起两个故事的真伪来,“看见上帝”应是更为本质的谜题。可见,必须解读“信仰”这个主题,才能弄明白两个电影背后的“真相”(truth)。
因中国自古至今浓厚深刻的理性思维习惯,使得对“信仰”这个西方文化的主题不太熟悉。在这里有必要对“信仰”这个观念做一些铺垫。
几百年沧海桑田的历史进程中,一系列科学的事件(从进化论到探索地球和宇宙)、哲学的事件(理性精神、怀疑主义、无神论)、政治的事件(宗教革命,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崛起)、经济的事件(资本主义时代的功利文化)伤害了宗教的崇高和权威。随着历史车轮滚动而崛起的无神论,压倒绝大部分西方宗教,成为他们共同的敌人。
然而宗教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并非只有衰亡的一面,它的也同时开展的自身的进化。宗教中最有危机感的有识之士不再把时间浪费在相互间的争论——应该匍匐于哪个神祗脚下,过哪种教义规范的生活,服从哪个教派组织——而是为了一切宗教的利益,在与无神论的惨烈战争中创造了一条名为”信仰“的边界(基督教则是从新教崛起开始),为所有的宗教预留了领地。
“信仰”这种边界性的意识形态,最大的特点便是边界本身。它的一半在理性的领域(reason),一半在精神的领域(faith)。无神论者也会自称信仰(believe in)无神理论,通过以“信仰”为对象的宗教研究来批判宗教;而宗教徒也会探讨”信仰”的理由(cause),通过以“信仰”为主题的思辨来宣扬宗教。
关于信仰最常见的命题有这三个:
1、人类之所以寻求信仰,从来不是因为宗教的种种观念可信(reasonable),而是因为精神世界的根本需要(need),就像物质世界里因为饥渴而需要食物和水一样无神论者如此主张,得出宗教欺骗世人的结论。而宗教徒也如此主张,得出的却是人类需要宗教的结论。
2、有一些事实(fact)是理性所无法解释的(reason),只能通过信仰(faith)去相信(belief in)。用理性反驳宗教,本身就假设了理性能够解释宗教这个前提,而这个前提本身就是错的无神论者认同这个观点,所以说宗教是臆想;宗教徒也认同这个观点,却证明理性无法否定宗教。
3、宗教是信仰的具体形式,人类从宗教里真正获得的是”信仰“本身(基于这个认识,宗教信仰应该是自由的)。且不论神祗的赐福,”信仰“的行为本身就足以让人填补悲欢离合带来的心灵空洞无神论者基于这个认识,批判宗教蛊惑人心、麻痹斗争意志;而宗教徒基于这个认识,却因而歌颂一切宗教对苦难者的救赎。
“信仰”这个观念把人们带入了无神论和宗教最相似的边界,同时也是最能标志两者本质区别的边界。无神论与宗教在“信仰”的疆场上互相杀戮,各自逻辑恰如美国的两党竞选:民主党支持奥巴马连任,是因为“奥巴马要推行医改法案”(感动语气);而共和党反对奥巴马连任,是因为“奥巴马要推行医改法案”(愤怒语气)。
这样,使得“信仰”本身成为一个paradox(悖论),于是符合量子理论的核心“人择原理”。无神论和宗教的是非,在每个人面对“信仰”这个命题时,不再取决于争执不清的“真相”(truth),而取决于各自的“选择”(choice)。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于是真正聪明的无神论者,真正聪明的传教士都不再拘泥于宗教的偶像、派别、组织、教义,他们都知道这对拉拢一个迷惑者并没有用处。真正要做的就是把迷惑者拉到名为“信仰”的边界上,找到一个有利于己方的paradox,然后让迷惑者自己做出选择,就像把智慧苹果抛到亚当夏娃面前,“你吃它,还是不吃?”
电影是无神论和宗教在文化战线上的一个主战场,每个日夜都有无数人的心血和才智在此领域里鏖战。而观众们在被他们向两个不同方向拉扯的同时,还得为电影票买单。
无神论者的电影,要么像国际歌所唱的战天斗地,靠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在斗争中解放自己;要么以科学和娱乐至上,用科学原理和科幻概念解构神话,用屎尿、性、脏话戏谑各种宗教掮客,甚至用电锯、砍刀、机来、虐待妖魔鬼怪;要么把观众逼到深入灵魂的恐惧与痛苦面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