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胆囊手术及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比较.docVIP

开腹胆囊手术及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比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腹胆囊手术及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比较

开腹胆囊手术及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比较【中图分类号】R575.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6-0088-02 作者简介:刘家秒(1969-),男,江西宜春,主治医师,学士学位。 【摘要】目的:观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导致肠粘连的差别,同时探讨腹腔镜穿刺孔缝合腹膜对预防肠粘连的意义。方法:取204例胆囊结石病人,102例行开腹手术,右上腹斜切口常规丝线分层缝合;102例行腹腔镜手术,其中 51例穿刺孔缝合腹膜,51例穿刺孔不缝合腹膜。结果:右上腹斜切口的肠粘连率为71.6%,腹腔镜穿刺孔粘连率为4.9%,其中不缝合腹膜的为5.9%、缝合腹膜的为3.9%。结论:开腹切口损伤导致的肠粘连率显著高于腹腔镜穿刺孔损伤导致的肠粘连率;腹腔镜穿刺孔缝合腹膜对预防肠粘连无意义。 【关键词】开腹胆囊术;腹腔镜胆囊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比较 肠粘连病人的症状可因粘连程度和部位而有所不同。轻者可无任何症状,或偶尔在进食后出现轻度腹痛腹胀;重者可经常伴有腹痛腹胀、排气不畅、嗳气、大便干燥等。大便的长期滞留,易引起粘连性肠梗阻,以致危及生命。(1)持续性腹胀 :术后出现持续性腹胀,有可能是肠粘连的反应,如确是肠粘连,还可能伴有肠蠕动时的腹部局部隆起、肠鸣音活跃以及亢进等征象;(2)X光下的信号:对高度怀疑肠粘连的病人,拍一张腹部平片,可发现有局部肠段扩张,这是肠腔积液积气的表现;(3)腹部不适和隐痛:腹部手术1~2周内,觉得腹部有阵发性隐痛或不适;(4)排便、排气时间延长:一般说来,腹部手术2~4日后,随着肠蠕动的恢复正常,排便、排气也可以恢复。如果术后出现肠粘连,2~4日后则仍无排便、排气现象发生;(5)反复性呕吐:其特点是无论进食还是饮水都可以引起呕吐,呕吐物可为肠内容物或胃内容物;(6)躯干过伸阳性:将患者的躯干过伸,或将手术疤痕向下牵引,会产生手术局部或其他部位疼痛。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疾病,我们从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对204例胆囊结石病人中102例行开腹手术,右上腹斜切口常规丝线分层缝合,102例行腹腔镜手术,其中 51例穿刺孔缝合腹膜,51例穿刺孔不缝合腹膜。观察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均随访3年,进行临床探讨研究比较,有症状者视为有肠粘连,无症状者视为无肠粘连,报导如下: 表1 开腹手术切口与腹腔镜手术切口?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比较 切口 病例数 粘连数 粘连发生率(%) 开腹切口10273 71.6 腹腔镜切口 102 54.9 表2 缝合腹膜和不缝合腹膜腹腔镜切口粘连发生情况 切口总例数 粘连数 粘连发生率(%) 缝合腹膜 51 2 3.9 不缝合腹膜51 3 5.9 结果显示,传统开腹切口术后肠粘连率较高,达71.6%。而102例腹腔镜穿刺切口的粘连率仅为4.9%。两个分别缝合和不缝合腹膜的腹腔镜穿刺切口,粘连率分别为3.9%和5.9%。 讨论:肠粘连是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术后愈合过程必然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据统计,腹部手术肠粘连的发生率可高达90%[1]。Menzies报告210例至少接受过一次开腹手术患者,粘连发生率高达93%。由于腹腔粘连在腹内病理表现上有其不稳定性,单纯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再粘连率。预防的前题是明确其致病原因,根据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术后的腹腔粘连与手术创伤、局部炎症反应、腹膜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活化剂活性因素有关。预防粘连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途径;调节手术技术和使用防粘连剂。调节手术技术有三种:(1)减少直接手术,即采取保守疗法,在开放性手术中选择腹腔镜和胸腔镜;(2)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包括细心操作,避免局部干燥,勿缝合腹壁伤口以减少局部缺血;(3)避免体内导入异物,如滑石粉等。防粘连剂主要有两种方式:药物和隔离剂。药物主要有:抗凝剂(双香豆素、肝素等),抗炎剂(抗组胺药、激素等),钙通道阻滞剂(盐酸地尔硫卓等),细胞生长抑制剂(氟尿嘧啶等),水解剂(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隔离剂包括:大分子溶液和腹腔内灌注剂(如透明质酸、右旋糖酐等),物理隔离剂(如脂肪、膨化聚四氟乙烯、氧化再生纤维素等)。 腹腔镜手术的采用对术后肠粘连的预防带来了希望。腹腔镜的“钥匙孔”手术切口小,疼痛轻,异物刺激小,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加以密闭的腹腔对浆膜的保护,腹壁伤口与腹腔内手术部位不相邻等减少了促进粘连形成的因素,有助于预防手术后粘连的发生。唐向东等[2]采用电视腹腔镜治疗术后肠粘连取得满意效果,认为索带状、膜状粘连、肠管与腹壁的小片状粘连、典型的肠段狭窄、粘连带形成的疝孔应施行腹腔镜手术。随着腹腔镜外科技术的应用和操作水平的提高,它对防治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