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中叙述不清原因.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写作中叙述不清原因

新闻写作中叙述不清原因摘要:新闻以准确地传播事实致效,以减少受众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这是新闻采写最基本的要求。假如受众通过阅读不仅没有减少不确定性,反而增加了不确定性,那么新闻传播就失去了意义。在一些新闻作品中,由于叙述不清,造成了受众阅读困惑。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一些文章案例来解剖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关键词:新闻写作 叙述 问题 新闻消息作为一种短小的新闻叙事题材,要求叙述清楚、交代明白。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原因何在、结果如何,这都是需要交代清楚的。大家都知道应该交代清楚,但往往写出来的新闻消息,给人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结合《燕赵都市报》的实例,笔者想探究一下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以供大家参考。 在写作构思阶段,作者的思路不清、思维逻辑混乱 如《燕赵都市报》2005年1月1日都市时讯版《世界看典》栏目上发表的《希特勒爱上外甥女》(作者徐冰川)一文,叙述的混乱随处可见。 该文第“2”个小标题下,是这样一段文字:谈起希特勒的荒唐情事,人们可以说是耳熟能详。17岁开始就疯狂地迷恋上恶魔一样的爱娃,爱娃在希特勒倒台时与其一起自杀;苏联女明星契珂娃深得希特勒钟爱,但生性多疑的希特勒到死也不知道她竟然是安插在自己身边的女间谍。希特勒到底有多少秘密情妇,没有人能够说出确切的数字,更没有人知道他是多少孩子的父亲。但是却没有人知道一个在23岁就离开人世的女孩是希特勒“唯一爱过的人”。《我的舅舅阿道夫》就是通过凄美残酷的情节真实地演绎了当年作为纳粹头子的希特勒和自己侄女之间一段违背天理的荒唐情感。 这段话的第一句:谈起希特勒的荒唐情事,人们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这是这一段的总提,它告诉我们的是人们对希特勒的荒唐情事非常熟悉。看第二句话:17岁开始就疯狂地迷恋上恶魔一样的爱娃,爱娃在希特勒倒台时与其一起自杀;苏联女明星契珂娃深得希特勒钟爱,但生性多疑的希特勒到死也不知道她竟然是安插在自己身边的女间谍。这一句话是对总提的补充说明、印证。属于承接,没有问题。第三句话:希特勒到底有多少秘密情妇,没有人能够说出确切的数字,更没有人知道他是多少孩子的父亲。既然是“耳熟能详”,怎么会不知道他有多少秘密情妇、有多少私生子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第四句话:但是却没有人知道一个在23岁就离开人世的女孩是希特勒“唯一爱过的人”。这一句与上一句话意义不同,是转折,没有什么错误,但这句话表达的意思与“耳熟能详”也是相悖的。 知识修养不够 记者的知识修养直接影响着文字的表达。这种知识修养包括社会学知识、文学知识、语言文字和语法知识等。 还是上文的第五句:《我的舅舅阿道夫》就是通过凄美残酷的情节真实地演绎了当年作为纳粹头子的希特勒和自己侄女之间一段违背天理的荒唐情感。这句话介绍的是影片《我的舅舅阿道夫》中的情节。就这句话来讲就是有问题的:既然希特勒是这个女孩的舅舅,怎么又说“希特勒和自己侄女之间的一段违背天理的荒唐情感”?是的,在英文中,单词“Uncle”既可翻译为“侄女”,又可翻译为“外甥女”。但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葛丽显然是希特勒姐姐安吉拉的女儿,是希特勒的亲外甥女。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侄女与外甥女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而这篇报道又是写给中国人看的,所以还是遵从中国人的习惯称呼,称呼“外甥女”的好。而且本文的标题是《希特勒爱上亲外甥女》,已经表明了作者对两人之间血缘关系的确认,为什么在行文中又出现了如此低级的错误呢?显然作者写好稿子之后,没有仔细阅读,报社负责编辑也没有认真审阅,造成一篇逻辑混乱、称呼混乱的作品出现,让人哭笑不得。 在这篇文章中,这样的叙述随处可见:希特勒拼命讨好自己的外甥女,用一件件昂贵的礼物来弥补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最后,葛丽竟然不顾母亲的反对,跑到希特勒的豪宅与自己的叔叔同居。 ……有时希特勒会像小伙子一样,和自己的外甥女追打嬉闹。 ……虽然舆论迫于希特勒的位高权重,没有大肆报道纳粹元首和自己侄女之间的乱伦关系,但…… 在文字中,即使你按照英文或德文的翻译习惯翻译成了”外甥女”或“侄女”,那么在一篇中文文章中也应该前后统一地使用一种称呼,或“外甥女”、或“侄女”。似这样的混乱是不该在公共媒介上出现的。这非常令人遗憾。 再比如,2008年2月14日《燕赵都市报》21版“省会/社区”版上有这样一条新闻:《我们是这样过年的》(本报记者 黄国清),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肖女士不但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而且女儿双全,九岁的孙子和十岁的外孙女是她的掌上明珠。……过年了,女儿、女婿、儿子、媳妇、孙子、外孙女都围拢在肖女士夫妇身边。 这里“女儿双全”这样一个词,如果不看报道的具体解释,还以为肖女士有两个女儿。但事实是肖女士是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在汉语的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