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铃薯新品系LX2—2选育经过
马铃薯新品系LX2—2选育经过摘要 马铃薯新品系LX2-2由西昌学院新近选育,总结了其选育经过,通过对该品系进行晚疫病抗性及病毒性退化的鉴定表明,该品系抗晚疫病、抗病毒病、生长势强、矮健,结薯十分集中,综合农艺性状好。采取肥促化控、平衡施肥的技术措施,产量测产达到了46.911 t/hm2。
关键词 马铃薯;新品系;LX2-2;选育经过;抗性鉴定;特征特性
中图分类号 S5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092-02
2004年春选用凉薯97/S033349号,经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并于当年9月选用赤霉素(九二○)处理种子,在西昌学院作物所温室大棚种植,翌年3月获得混选的实生薯块;2005年春选种圃中单株选择编号为LX2-2,并于下半年秋繁1季;2006年春株系圃鉴定较相邻对照Mira(脱毒2代),增产42%,并于下半年大量扩繁。
1 晚疫病抗性鉴定
1.1 室内抗性鉴定
1.1.1 参试菌株及来源。选自彭州市大宝镇的混合菌株。
1.1.2 供试培养基。洋菜培养基配制:用于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马铃薯品种抗性鉴定的叶片保湿作用。即1 000 mL无菌,琼脂30 g,灭菌30 min。黑麦番茄(TR)培养基配制:主要用于马铃薯晚疫病菌种的培养和繁殖。碳酸钙2 g加入番茄打磨汁200 mL中,过滤。黑麦60 g加水500 mL煮沸1 h后过滤,加入番茄汁50 mL(5%TR)、蔗糖20 g,调整pH值为6.5~6.8,加琼脂20 g熬化,过滤,灭菌30 min。
1.1.3 供试品种的种植。3月中旬,将参试的品种种植于彭州市通济镇黄村的试验地中,每个品种种植10窝以上,待植株长成后,剪取叶片在室内进行离体叶片接种鉴定。
1.1.4 菌种的繁殖和制备。先将感病品种(米拉)用75% 酒精消毒,然后切成0.3~0.5 cm厚度的薯片置培养皿内,薯片盖在晚疫病菌菌块上,置于18 ℃下的温箱内培养。待孢子囊大量产生后,将孢子囊放入无菌水中,制成孢子囊悬浮液,再在约4 ℃冰箱内放置2~3 h,大部分游动孢子释放后,再用孔径为12 μm的钢丝网过虑除去孢子囊和空孢子囊壳,然后用血球计数器将其浓度调到5万个/mL,待用。
1.1.5 接种鉴定。将参试品种的叶片放在含有15 mL 2%洋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每皿放6片叶,1片叶作为空白对照,另5片叶作为处理,在处理叶片的背面接种菌液20 μL,空白对照的叶片用清水20 μL,重复3次。接菌后叶片静置16 h左右,翌日将叶片翻转,然后在18 ℃、16 h光照和8 h黑暗的人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5~6 d后调查各个处理叶片的发病率。
1.1.6 室内和田间抗性鉴定分级标准。品种的抗病性鉴定,以米拉或川芋56作为感病对照品种,当该品种的发病率或病情指数低于对照品种米拉发病率或川芋56的10%以下,该品种为抗病类型(R);当该品种的发病率或病情指数在对照品种米拉或川芋56的90%~110%时,该品种为感病类型(S);当该品种的发病率或病情指数为对照品种米拉或川芋56的110%以上,该品种为高感病类型(HS)。
1.2 田间抗病性鉴定方法
1.2.1 调查地点。设在达州市、峨边县、彭州市、昭觉县和通江县对马铃薯晚疫病调查。田间管理为常规管理。
1.2.2 调查方法。每小区在中间2行内随机选取2点,每点调查1穴,每穴按上、中、下取10片叶片,记载总叶片数和各叶片的病级数,重复3次。根据各品种叶片病级数计算各品种(系)的病情指数。
1.2.3 晚疫病病情分级标准(以叶片为单位)。0级为无病;1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3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10%;5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20%;7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50%;9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0%以上。
1.2.4 计算方法。马铃薯病害均根据调查的总叶片数(总株数)和各个相应的病级数进行病情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100
1.3 鉴定结果
1.3.1 室内离体叶片鉴定抗性。离体叶片抗性鉴定的结果以发病率高的为准。结果如表1所示。
1.3.2 田间试验鉴定品系抗性。采用目测比较、病级调查,结果如表2、表3所示。
2 病毒性退化
2.1 花叶病毒病病情分级标准
花叶病毒病病情分级标准为:0级为无任何症状;1级为植株大小与健株相似,叶片平展但嫩叶或多或少有大小不等的黄绿斑驳;2级为株大小与健株相似或稍矮,上部叶片有明显的花叶或轻微皱缩,有时有坏死斑;3级为株矮化,全株分枝减少,多数叶片重花叶、皱缩或畸形,有时有坏死斑;4级植株明显矮化,分枝少,全株叶片严重花叶、皱缩或畸形,有的叶片坏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