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老师解读出塞二首王昌龄.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蒙曼老师解读出塞二首王昌龄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今天跟大家分享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本来是汉朝的曲子,相传是汉武帝时期的乐师李延年所作。可是呢,《西京杂记》这本书又记载说,汉高祖的宠姬戚夫人当年就擅长歌唱《出塞》和《入塞》,这样看来大概真正的形成时间还要更早一些。那在汉乐府里头,《出塞》属于横吹曲,是军乐。可是呢,根据《晋书》的记载,“五胡入华”的时候,名士刘畴(刘畴,字王乔,刘讷子,彭城人。少有美誉,善谈名理。曾避乱坞壁,贾胡百数欲害之,畴无惧色,援笳而吹之,为《出塞》、《入塞》之声,以动其游客之思。于是群胡皆垂泣而去之。永嘉中,位至司徒左长史,寻为阎鼎所杀。司空蔡谟每叹曰:“若使刘王乔得南渡,司徒公之美选也。”又王导初拜司徒,谓人曰:“刘王乔若过江,我不独拜公也。”其为名流之所推服如此。)到坞堡中避难,有几百个胡人想要冲击坞堡,危难之际,刘畴镇定自若,拿出胡笳吹起《出塞》、《入塞》这两首曲子,胡人听了都勾起了思乡之情,留着眼泪就离开了,很像是楚汉战争中四面楚歌的作用。那如果按照这个说法,《出塞》又应该是胡人的曲调,才能引起胡人的乡愁嘛。所以说呢,这个曲调应该是有着非常复杂的演进过程。但是无论如何,到唐朝它已经成为一个乐府旧题了,诗人都按照自己的理解为它添上新词,原本的曲调就已经不重要了。唐朝重军工,战争不断,写过出塞曲的诗人也特别多,比方说杜甫“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出自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出自王维《横吹曲辞.出塞》“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都是出塞曲。但是在所有的出塞曲里头,最著名的还是王昌龄这一首。那这一首好在哪呢?先看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句呀真是横空出世,一个最广袤的空间和最辽远的时间同时出现了。大家知道很多边塞诗都擅长描写广袤的空间背景,比方说我们上一期提到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再比如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或者是“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都有空间感。但是这首《出塞》不一样,它不仅仅有明月、雄关这样的空间感,他还有秦时汉时这样的时间感。什么叫“秦时明月汉时关”哪?很多评论家都认为这句诗不可解呀。那《三国演义》卷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明朝大诗人杨慎,在他的《升庵诗话》里给了一个解释。他说,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呀,秦朝虽然远征,但是呢,还没有设立关塞,敌人来了,就在明月照亮的土地上去跟他打,敌人走了就收兵,不会超时服役。而到了汉朝呢,在边疆设立大量关塞,这样一来,士兵就被迫常年驻守边关了,回家也就遥遥无期了。什么意思呢?杨慎他是把“秦时明月”和“汉时关”都落到了实处,认为明月就属于秦朝,关就属于汉朝,是不是这样呢?我个人认为啊,这一句诗的解释,不能砸得那么实,这其实是一句互文哪:不是秦朝的明月汉朝的关,而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那为什么写唐朝的边塞一开篇会说到秦汉呢?这里头除了有我们经常说到的以汉比唐的意味,更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哪!你想,王昌龄写这首诗的时候,也就是彼时彼刻吧,多少戍边的将士正身处边关、仰望明月呀,可这明月不仅仅是照耀着他们,也照耀过秦汉时代的戍卒啊;这边关不仅驻扎着他们,也驻扎过秦汉时代的征人哪。成百上千年之间,一代代的战士就这么离开故土,远赴边塞,高高的明月和冷峻的边关曾经见证过多少惨烈地厮杀,见证过多少生命的来去呀!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马上一种苍凉感扑面而来了,唐朝将士的身影就这样被嵌进了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那第一句写景,第二句该写人了,怎么写呢?“万里长征人未还”,如果说“秦时明月汉时关”是指时间的辽远,那么“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是写空间的广阔了。在明月之下,边关之上的征人,哪一个不是离家万里无法回还哪。这“万里长征人未还”指的仅仅是当时正在戍守边疆的唐朝战士吗?也是也不是。这未还的征人哪,不仅仅包含当时的戍卒,还包含秦汉以来所有舍命沙场、埋骨边疆的将士。他们之中有的是“万里长征人未还”,只能登上高楼“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的是万里长征人不还,他们已经化作关下的黄沙了,再也不能回到故土。“秦时明月汉时关”,眼中的景象是何等的壮阔呀!“万里长征人未还”,心中的感喟又是何等深沉哪!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一代代将士远赴边关,乃至埋骨边关呢?下两句,诗人给出了一个回答:“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