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3课 铁骑兵.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课 铁骑兵

第3课 铁骑兵 第3 铁骑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故事情节; 准确认读中字词。 2.能力目标:分析中的几个悬念及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并学习八路军不畏艰苦、灵活应战的作风。 【教学要点】 重点: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语化的语言特色。 难点:学生可能会觉得中所写的几个骑兵打乱敌人作战部署的偶然性较大,在教学时要加以分析。 【教学设想】 过程与方法 本教学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让学生讲述历史上以多胜少的战例,然后让学生熟读,了解内容,找出眼,理清脉络,最后针对杨朔散的特征分析本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教学步骤】 三时 第一时(总第8时) 【导入新】 大家平时爱看战争影片,听战争故事吗? 很好。战争的双方如果人数悬殊,胜负便不言而喻,特别是在过去军事科技不是很发达的时代,双方对阵,人数便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你们认为是这样吗?哦,历史上发生过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战例吗?看大家外都搜集了不少资料,这点很好。白居易说过,“轻骑突出刀枪鸣。”骑兵,是陆军的一种兵种。今天,我们学习的向我们讲述的便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支英雄而神奇的队伍——铁骑兵的故事。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这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呢?好,下面我们就进入学习。(板书题) 【新探究】 一、介绍背景及作者简介 1.简介作者 提问:作者是谁?有哪位同学介绍一下?(检查预习情况) (附:杨朔(1913-1968),现代散作家。原名杨毓(王晋),字莹叔,东蓬莱人。1937年参加革命,开始艺创作。1939年到华北抗日根据地访问,后留在西八路军总部做宣工作。这期间的创作辑入《潼关之夜》、《铁骑兵》。196年后,主要致力于散创作,有《荔枝蜜》、《茶花赋》、《香红叶》、《雪浪花》等优秀称誉坛。) 2.介绍写作背景 同学们,“抗战八年”这个词你听过吗?有谁谈谈“抗战八年”是怎么一回事?你心目中的抗日英雄是什么样子呢? (附:19377——1938:战略防御阶段;1938——1943:战略相持阶段,日本诱降国民党,对共产党则实行“三光”政策,进行大扫荡。1948日本投降。)1938年底,日本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后,改变战略方针,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转而把主要兵力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兵力,在绵延000里长的战线上,对华北日伪军展开以破坏铁路、攻袭据点为主的大规模反击战。这就是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三个半月,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歼灭日伪军2.万余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00多千米,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牵制了日军对西北、西南的进攻,遏制了国民党内的投向妥协倾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朱德指出:“百团大战加强了全国同胞的伟大胜利信心,促进了全国团结,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 艰苦的反“扫荡”: 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的统计(1941~1942年):使用兵力在1000人以上者174次。其中1万人以上到7万人以下者30次。使用总兵力达83万人次。“扫荡”时间最长的三个月。 二、阅读,整体感知 1.初读,疏通字词障 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轨道(guǐ) 陨落(ǔn luò) 矮汉子(ǎi) 左腮(sāi) 脸颊(iá) 骚乱(sā) 掷弹筒(zhì) 捣毁(huǐ) 老巢(há) 宿营(sù) 2.词语积累 重阳:指农历九月初九。 汉奸:原指汉族的败类,后泛指投靠侵略者、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中华民族的败类。 隔断:切断。 轨道:星辰在太空运行的路线。 陨落:这里指星体从高空掉下。 扫荡:原指用武力或其他的手段肃清敌人、,这里专指日寇在中国沦陷区实行的“三光”政策(烧光、抢光、杀光)。 宿营:军队在行军或战斗以后住宿。 勒转:勒紧缰绳调转马头。 抽动:回收缩。 骚乱:纷扰不安。 捣毁:砸坏、破坏器物。 老巢:老窝儿,根据地 毫不迟疑:一点都不犹豫。 没:中指河里的水漫过。 掷:扔,投。 3.自读,整体感知。 这篇的体裁是什么?    写了什么人? 写了什么事? “铁”是什么意思? 4.让学生阅读,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抽学生复述;并请学生讲述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起因:掉队——打游击 经过:夜渡河水——水深未能过去(第二日才知是黄河)——发现敌城——朝城中放了一排马轮(第二日才知此城是包头) 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 第二时(总第9时) 【导入新】 复习上一时内容导入。 【新探究】 一、找出眼。理清脉络。思考: 1.形散而神聚,是散结构美的集中表现,本的眼是什么? 本的眼是“星星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