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教案
一面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鲁迅同情、爱护劳苦大众,和工农站在一起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立场,激励学生以鲁迅为榜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掌握字、词: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三教时。
二、引导学生体会三写鲁迅肖像在反映人物精神、气质上的作用,是本教学的重点;通过“一面的印象的分析,加深对一面的力量”的理解,是本教学的难点。
三、三写肖像的字,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讲解和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四、以为借鉴,结合作,写一个初次相识的人的外貌特征。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解题。
《一面》是一篇回忆鲁迅的,最初发表在1936年11月日出版的《中流》杂志一卷五期上,当时离鲁迅逝世只有半个月时间,第二年收入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在这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结集出版的鲁迅回忆录里。作者阿累当时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一个普通的汽车售票员,他回忆了在内书店与鲁迅先生偶尔相遇的“一面”的印象,逼真地勾画了鲁迅先生真切动人的形象,从而写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这一深刻主题。用“一面”作题目,朴实、亲切,反映的是记叙的中心:“一面”的印象;同时也是主题所在:“一面”的力量——“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二、检查前预习。
前要求预习、掌握字、词。堂上检查正音、正字、释义、(详见“教学目的”三),展示小黑板,拼音由学生上黑板填写,辨形可以安排选字填空练习,释义是口头回答。
三、划分段落层次。
(一)确定自然段。
1、教师指导:独立成节的一段字最末一个标点符号如果是冒号或者是破折号,那么划分自然段时,应该将下一个独立成节的字一起划为一个自然段。
2、学生标自然段。全计3个自然级。
(二)划分段落层次。
根据学生讨论归纳:全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1自然
段,“一面”的印象。第二部分:32——3自然段,“一面”的力量。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三个层次:1——3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事体和人物;4——14自然段,写“我”渴望得到鲁迅译的《毁灭》却又无钱购买的矛盾心里;1——31自然段,写鲁迅低价卖书和赠书。
四、指导学习。
(一)学习1——3自然段。
1、提示:这一层首先交代了时、地、人、事,引导学生分别划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以至于“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这是旧社会汽车工人生活的写照。“摇晃”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工人辛苦颠簸的生活。
2、借助注释简介内书店店主内完造。内完造,日本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的朋友。1913年他到上海,当过日本药房职员,后开设内书店,与鲁迅交谊很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动,任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曾经多次访问中国,199年在北京病逝,遗体葬在上海。著有《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花甲录》和记述中国见闻的随笔集数种。
3、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提示,这一自然段是第一次集中笔墨写鲁迅肖像。在写肖像之前,首先写书店里“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说得很快”、“有时忽然一阵大笑,象孩子一样的天真”,气氛和谐而又活跃。由朗朗的笑声写到“模糊辨出”的最初印象,因为是“阴天,暗得很”,又是在“店后面长台子旁”,印象当然不甚清晰,却也勾出了人物的大致轮廓反映了人物的外貌特征。
提问:作者是抓住人物怎样的外貌特征,勾勒出鲁迅的大致轮廓的?学生回答,教师的摘要板书:“瘦瘦的”、“五十上下”(以上总写大概的印象)、“穿一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再从衣着、嗜好写印象)。
(二)学习4——14自然段。
1、这一层,写了作者翻检书籍和内老板的殷勤接待,写了“我”渴望买书却又力不从心的矛盾心理。先看,翻看南面一排社会科学杂书,作者觉得怎样?翻到《毁灭》一书时,“我”的心情又怎样?为什么?学生回答,明确:一般的社会科学杂书,“觉得没有什么合意的”,翻到《毁灭》时,马上记起杂志上介绍过“是一本好书”,又见到“鲁迅译”三字,“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可见鲁迅著作的感召力,鲁迅是为劳苦大众说话,和劳苦大众心心相通的。
2、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将第自然段删节过的字与原比较,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的《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毁灭》?”加上这一句,更显
出“我”的惊喜之情,作者又是在翻检过一般的社会科学杂书作过比较之后,此时,尽管“秋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病句辨析策略.doc
- 登山_1.doc
- 登高_1.doc
- 登高 (苏教版).doc
- 登金陵凤凰台_0.doc
- 溶液_0.doc
- 白居易诗四首 教案.doc
- 白发的期待 (苏教版).doc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师大八上教案).doc
- 百合花开馥郁香——《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
- 202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上海电机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