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当为心灵奠基——与王尚文先生商榷 窦桂梅
语文当为心灵奠基——与王尚文先生商榷 窦桂梅
fnt size=“6”语当为心灵奠基——与王尚先生商榷窦桂梅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
语当为心灵奠基——与王尚先生商榷 窦桂梅
清华附小 窦桂梅
我认为,语教材采取主题单元建构的方式,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我认为,这种方式的特点有:第一,着眼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在联系,进行(有序组合)同质或异质建构;第二,立足于学生生活领域,进行系列语实践活动;第三,营造对话交流情境,进行思维碰撞,引起质疑、猜测和期待。
主题教材的编写体例不仅可以作为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也可以作为实施教学、改革堂的一把钥匙。于是,我在实验的“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堂、超越教师”)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开始了“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是怎样进行主题教学。个人以为,主题教学就是要从精神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堂教学,整体构建堂教学。其要义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根据不同主题的特点,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入境”,所谓“入境始与亲”。再通过对重点(最好是经典的)本的推敲、感悟、反思,使学生感受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我称之为“典范方为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或者相关的语实践,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所谓“拓展求发展”。在重视过程的生成中,实现真正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其优势是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学生所学是多方面的、立体的,既有信息资的获得,又有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有价值取向的形成,更有语素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从而让一个个主题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使母语化能够渗透到学生的人格中去(具体主题教学内涵阐释详见2004年第12期《人民教育》)。
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对“主题单元”缺乏正确的认识,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一地教,让学生一一地学,缺乏主题的统整和提升。也有教师对主题内涵认识不够,一味注重形式,丢掉本间的组合以及本内涵的开掘。另外,由于在编排中,把“语知识的落实”安排在每个主题单元后的“语天地”、“语实践中”,不是以往教材的下面如“读读写写”等训练项目。这就造成有些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将语的工具性的学习“融入其中”。
那么,是不是用了主题式教材的教师就没有问题了呢?据我所知,相当数量的教师在使用“知识体系”教材的教学时显得太“热闹”,但热闹结束后什么积淀也没有。原因是语教师注重形式的花样设计,的制作,而忽视了与本的对话,没有让孩子沉下心,真正走进教材。可见,一些教师舍“语”讲“人”,板子也不该完全打在主题教材上。我们不能将人的问题想得太简单化了,不然1997年前大家大谈语言训练的时候,又何的“丧魂失魄症”?
对于教材的编写体例和样式,应该允许百家争鸣。主题单元的形式也只是多种方式中的一种。我也希望可能有其他编排方式,如以题材形式,以“语言的感觉”,以“点亮语言的灯”等形式编排。参差多态,就会百花齐放。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教材模式。目前大家正探讨主题教学,我们可以预见到未的主题教材也会被新的理念所发展,甚至代替。因此,无论是主题样式还是其他样式,所要发挥的是自己的特色,弥补的是自己的不足——而这,就要靠使用教材的教师。作为一名实践型的教师,怎样更好地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使用教材设计堂流程,是最关键的。
比如,对于“质兼美”的,高明的教师会带领学生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本,细细揣摩字的魅力,既跟着作者的情感世界走了一趟,也能在经典的语言字营造的意境中得到陶冶和升华,从而构建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而不仅仅是学会语言字。
对于有点缺陷的,高明的教师也会“变废为宝”,要善于经营本,用补充或修改等手段“美容”教材,既而丰满字的形式美和流动美。
有了以上的本事,教师就不会死守着教材。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创造,甚至还可以发展经典的内涵;引领学生“经营”句式和本结构,去补白,延伸,演示……从而模糊和消解主体和客体、作者和读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界限,以一种开放的形式展现一种流动的美。
想起周益民老师教学的《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一篇很有时代感的,却也谈不上经典。教学之前,周老师事先让学生查阅大量资料,带着阅读期待走进堂。对一些好的词句引领学生进行“咀嚼”不谈,下面重点谈谈他对一句话的处理——“因为人们随意毁坏,滥用化学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地球有限的矿产资正面临枯竭。”这句只讲了矿产资的枯竭。教学时,周老师要求孩子把收集到的材料也用上面的“……因为……”的因果句式说明其他资的情况。于是,学生们纷纷谈到———因为滥砍森林、滥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_1.doc
- 第十四章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_0.doc
- 简单机械_2.doc
- 等腰三角形_1.doc
- 简单机械_3.doc
- 简单的线性规划_0.doc
- 简谐运动_1.doc
- 简单的旋转作图_1.doc
- 简谐运动_3.doc
- 简单的运动_0.doc
- 202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上海电机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