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眼中的上海世博会
我眼中的上海世博会 09国贸 李宜蓓09 2002年12月3日,上海市民与外国友人一起庆祝上海申博成功。 回首世博历程 八年努力到今天 (图一)2008年7月18日,刚开工的浦东世博工地。 (图二)2008年12月16日,上海世博园区,中国馆主体工程基本建成。 (图三)2008年12月17日,上海,夕阳下正在建设中的世博工地。 (图四)2009年4月23日,中国馆主体建筑挂上第一抹“中国红”。 (图五)2009年2月11日,上海,建设中的世博轴阳光谷 (图一)2008年7月18日,刚开工的浦东世博工地。 (图二)2008年12月16日,上海世博园区,中国馆主体工程基本建成。 (图三)2008年12月17日,上海,夕阳下正在建设中的世博工地。 (图四)2009年4月23日,中国馆主体建筑挂上第一抹“中国红”。 (图五)2009年2月11日,上海,建设中的世博轴阳光谷 2009年7月1日,上海市民买到第一张世博门票。 2010年4月24日,上海世博园区启动试运营。 我眼中的世博会 2010年世博会在东方之珠—上海如期召开,我作为7300万的参观者中的一员,我有幸浏览了世博的成功,世博的精彩,世博的难忘。 我眼中的上海世博会热闹非凡。“不出国门,看遍世界”,是世博会最大魅力所在。古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说实话,世博园区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很多应属后者。譬如世博会夜景令人陶醉,一些开车的甚至违规停车拍照纪念被扣分罚款,而专业人员则琢磨LED灯的色彩、能耗、如何大面积推广;譬如各个场馆中的影片让人流连忘返,普通观众嚷嚷说咋这么聪明,有关专业人员则整天在那“耗着”交流、观摩,汲取每个有用的点滴;譬如世博会场馆建筑的风格迥异,人人争相拍照留念,建筑专们家就看节能、看采光、看气动分布……如此等等。因为专业,所以少数;因为普通,所以热闹;世博会就着眼“看热闹”的多数;热闹,是成功世博的标志之一。 我眼中的上海世博会是精彩的。不管是馆内的高科技,还是馆外的新技术,都让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彩场面,让人领略到了无比丰富的知识。上海人都不会忘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半夜时分会被摩托车声惊醒,然后听得一个男声大吼:“XX号,张家电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是引以为豪的城市风貌之一;那时上海还有浩大的公用电话网络,那电话阿姨大白天会到窗前叫:“XX,晚上六点老地方有人等”,排队打电话更是家常便饭。那时没意识到电报、电话其实源于世博会;1851年伦敦世博会就有了电报雏形,25年后爱迪生在费城世博会展示真正实用的电报,世界为之惊艳。还有刚问世的电话,那个能发声的听筒让皇亲国戚大惊失色,而一百多年后普通人打电话的姿态则要优雅很多。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电报黯然陨落;人们似乎没有伤感,因为更迅捷、更便利的替代品闪烁着诱惑色泽。就如在上海世博会“秀”了一把的的透水柏油路面、透光混凝土、凉爽水喷雾……必然进入寻常生活,必然历经起初热闹的惊叹,随后理性的实施。“看热闹”其实就是深入交流的开端。 然而,我眼中的上海世博也是需要等待的。在世博园区内,你能站上好几个小时——排队。不单单是在入馆时排队,在饮水处也要排队,吃顿饭要排队,甚至连上厕所也要排队。在那里你如果不等待,你就干不成任何一件事了。所以在那里可以培养毅力,消除你心中的燥热,有的场馆排队一两个小时便可以,有的需要四五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所以不时有不愿等待的、脾气急躁的人刚排了一会的队便半途而废。等待,是世博的一大特点。对于上海世博会超过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而言,最大的考验是耐心排队;而在近半年时间里他们交出的最令人满意的答卷,也正是文明守序的排队。10万、20万、30万、50万、100万……世博园的单日客流人数不断刷新着纪录;与此相对应的,是各场馆的排队等候时间从1小时、2小时、3小时延长至5小时、8小时,一直到出现12小时的“极限等候时间”。如此漫长时间的等待,加之七八月份上海夏季不时出现的35摄氏度以上高温,再加之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再加之偶然发生的肢体碰撞……每天都在考验着世博园中数十万参观者的耐心和素养。令人欣慰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通过了这场文明大考验。 世博之旅结束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令人我记忆犹新,对世博有着我自己的看法。感谢世博会让我体验了如此多的新科技,新思路。 09国贸 李宜蓓09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