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大纲-师范大学.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评价 目标 】 识记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理解教育和教育学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应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 第 一 节   教 育 的 发 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 和社会生活经验 的基本途径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 的知识和 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 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 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 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 向变化 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 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 的。教育 随着人类 的产生而产生 ,随着社会 的发展而发展。当生产力发展到 一定水平,可以有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语言的发展达到了较为完 备的文字形态后,便出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 展有着本质的联系,一方面,教育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保证,另一方面,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 第 2 页 求,从而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 二 、学 校 教 育 制 度 (一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 的发展 历史上 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非正规教育再到正 规教育的演变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 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 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 正规教育都可归为前制度化教育,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则 都归为非制度化教育。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 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 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 已趋于定型。教育实体的产 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属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态 。它的形成或 多或少具有 以下特点: 教 育主体确定; 教 育对 象相对稳定; ③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 ⑤ 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 的独立 的社会活动形态 。当这些形式化 的教育实体的特点比较稳定并形成教育的简单要素时,教育初步定 型。因此,教育实体化的过程是形式化的教育从不定型发展为定型 的过程。 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 近代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 前制度化的教育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为制度化 的教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发展基础,并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 量 的影响。 制度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从 世纪 到 世纪末,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近代学校教育系统,大致 第 3 页 说来,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 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 教育实体从简单到复杂、从游离状态到形成系统的过程,正是教育 “制度化”的过程,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 成。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 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 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 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 业课程和机构 。从这一定义 中我们可 以发现,制度化 的教育指向形 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 的 “废科举 ,兴学 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 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 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 年的 《钦定学堂章程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