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复习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文言实词
; 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放、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逐、贬、诎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掌管的:知(典、主); 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余吾予);
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
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胡安
(3)谦敬词语:请谨窃辱敢幸;一、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2.借助语法结构作推断
例2: 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先入关破泰
②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句①的“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语,应解释为“料想”;句②的“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 ;3.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
例: ①又以適去,意不自得
②(郭)永以书抵幕府
句①的“適”是什么意思,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谪”,“又以適去”,是“又因为被贬而离开”。句②的“抵”根据文意是送达的意思。;(二)理解实词应注意的问题;古今异义;;;;;;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
3.注意通假现象
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 “以身徇国” ,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一词多义;负
①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碧(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入(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辞:
辞决而行(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
臣等不肖,请辞去(辞退);故: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缘故)
故久立与其客语(故意)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
;就:
乃谢客就车(上,登上)
嬴欲就公子之名(成就)
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信);5、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 ;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怎样”意思。
其特点是必带宾语,但这个表使动的名词同宾语并没有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而这种动作的对象或变化的结果,就是那个表使动的名词。
如“先入秦破咸阳者王之”中的“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以……为”的意思。
其特点是必带宾语,这个表意动的名词同宾语并不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其父”,就是“以其父为宾客”,或“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4、名词直接作状语。
现代汉语,除时间、处所名词有时可直接作状语外,其他名词作状语时,后面要带上助词“地”,或前面有介词,构成介宾短语。但在古汉语中,名词直接作状语却很普遍,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如:
吾得兄事之。
——“兄事之”即“事之如兄”。;1.动词作使动用法。
一般来说,凡是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多属使动用法。例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 —— 活之:使之活。 ;(三)形容词的活用;2.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例如: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耻师:以从师学习为可耻。(《师说》)
(四)数词的活用
例:用心一也——数词活用为形容词
;6.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文言虚词;1.联系语境
根据虚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和前后搭配的词语及上下文进行识记和辨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