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双臣移动脚手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双臣移动脚手架

1.1.预应力施工技术 1.1.1.无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 (1) 主要技术内容 无粘结预应力筋由单根钢绞线涂抹建筑油脂外包塑料套管组成,它可像普通钢筋一样配置于混凝土结构内,待混凝土硬化达到一定强度后,通过张拉预应力筋并采用专用锚具将张拉力永久锚固在结构中。其技术内容主要包括材料及设计技术、预应力筋安装及单根钢绞线张拉锚固技术、锚头保护技术等,详细内容请见《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 技术指标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用于混凝土楼盖结构可用较小的结构高度跨越大跨度,对平板结构适用跨度为7~12m,高跨比为1/40~1/50;对密肋楼盖或扁梁楼盖适用跨度为8~18m,高跨比为1/20~1/28。在高层或超高层楼盖建筑中采用该技术可在保证净空的条件下显著降低层高,从而降低总建筑高度,节省材料和造价;在多层大面积楼盖中采用该技术可提高结构性能、简化梁板施工工艺、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建筑造价。 (3) 适用范围 该技术可用于多、高层房屋建筑的楼盖结构、基础底板、地下室墙板等,以抵抗大跨度或超长度混凝土结构在荷载、温度或收缩等效应下产生的裂缝,提高结构、构件的性能,降低造价。也可用于筒仓、水池等承受拉应力的特种工程结构。 (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典型的高层建筑如:广东国际大厦63 层预应力楼盖、青岛中银大厦58 层楼盖、北京航华科贸中心34 层楼盖、深圳福田保税区中心大厦48 层楼盖;典型的多层建筑如:首都国际机场2 号航站楼,广州花都机场航站楼,珠海、沈阳、杭州、西安等航站楼;特种工程有:济南、杭州、漳州等蛋形污水消化池,山东柴里煤矿、贵州六盘水电厂煤仓等筒仓结构。 1.1.2.有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 (1) 主要技术内容 有粘结预应力技术采用在结构或构件中预留孔道,待混凝土硬化达到一定强度后,穿入预应力筋,通过张拉预应力筋并采用专用锚具将张拉力锚固在结构中,然后在孔道中灌入水泥浆。其技术内容主要包括材料及设计技术、成孔技术、穿束技术、大吨位张拉锚固技术、锚头保护及灌浆技术等。 (2) 技术指标 扁管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用于平板混凝土楼盖结构,适用跨度为8~15m,高跨比为1/40~1/50;圆管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用于单向或双向框架梁结构,适用跨度为12~40m,高跨比为1/18~1/25。在高层楼盖建筑中采用扁管技术可在保证净空的条件下显著降低层高,从而降低总建筑高度,节省材料和造价;在多层、大面积框架结构中采用有粘结技术可提高结构性能、节省钢筋和混凝土材料,降低建筑造价。 (3) 适用范围 该技术可用于多、高层房屋建筑的楼板、转换层和框架结构等,以抵抗大跨度或重荷载在混凝土结构中产生的效应,提高结构、构件的性能,降低造价。该技术可用于电视塔、核电站安全壳、水泥仓等特种工程结构。该技术还广泛用于各类大跨度混凝土桥梁结构。 (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典型的高层建筑转换层如:宁波浙海大厦支承48 层楼盖的转换层;典型的多层建筑如:首都国际机场停车楼,青岛、南京、深圳、武汉会展中心楼面框架;特种工程有: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电视塔,秦山、田湾、大亚湾核电站安全壳;桥梁工程有:厦门高集跨海桥、南京长江二桥、上海东海大桥、北京城铁高架桥和北京城市桥梁等。 1.1.3.拉索施工技术 (1) 主要技术内容 以索作为主要结构受力构件而形成的结构称为索结构,索结构可分为索桁架、索网、索穹顶、张弦梁、悬吊索和斜拉索等,索结构一般通过张拉或下压建立预应力。其主要技术包括拉索材料及制作技术、拉索节点及锚固技术、拉索安装及张拉技术、拉索防护及维护技术等。 (2) 技术指标 拉索采用高强度材料制作,作为主要受力构件,其索体性能应符合《桥梁缆索用热镀锌钢丝》(GB/T17101)、《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钢丝绳》等相关标准。拉索采用的锚固装置应满足《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及相关钢材料标准。拉索的静载破断荷载一般不小于索体标准破断荷载的95%,破断延伸率不小于2%,拉索的使用应力一般在0.4~0.5 倍标准强度。当有疲劳要求时,拉索应按规定进行疲劳试验。 (3) 适用范围 该技术可用于大跨度建筑工程的屋面结构、楼面结构等,可以单独用索形成结构,也可以与网架结构、桁架结构、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组合形成杂交结构,以实现大跨度,并提高结构、构件的性能,降低造价。该技术还可广泛用于各类大跨度桥梁结构和特种工程结构。 (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拉索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典型的建筑工程如:浙江黄龙体育中心主体育场斜拉屋盖、广州奥体中心屋盖、青岛海牛主体育场屋盖、秦皇岛奥体中心屋盖、广州会展中心屋盖、哈尔滨会展中心屋盖等。 2.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