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汉语江乙对荆宣王
江乙對荊宣王 《戰國策·楚策》 父母對子女的愛像牛毛那么多,子女對父母的愛像牛毛那么短。 ——一老農民 此篇要求背誦 之 “之”:分属于两个词类。 1、指示代词,不用作补语。表示泛指,用作定语或宾语。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邶风·燕燕》) 姜氏欲之,焉辟害? 2、介词 (1)放在定语和名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修饰关系。 是炎帝之少女。(《山海经·精卫填海》)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战国策·范雎说秦王》) (2)、插在主谓结构中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这个主谓结构变成名词性结构。 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之:有人認為是連詞。 插在主謂中間,使這個主謂結構變為名詞性的偏正結構,用來充當句子的主語、賓語或狀語。 作主語的: 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傳·齊桓公伐楚》)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湯問》) 作賓語的: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左傳·齊桓公伐楚》) 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作狀語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禮運》) 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庄子·逍遥游》) 王力论“之”字 “之”字,马建忠、黎锦熙认为是介词,杨树达认为是连词。中学暂行语法系统把它归入结构助词,与“的”字同类。我们认为:中学暂行语法系统的办法是不妥当的。“之”字和“的”字不同词性。“之”字是介于定语和中心语的中间,表示定语和中心语的关系的,“的”字是形容词和形容词组的语尾,所以,“这书是我的”不能解为“此书为我之”。我们认为:“之”字应该是一个介词。 (《王力论学新著》“关于汉语语法体系的问题”) 王力论“之”字结构之一 王力《谈谈学习古代汉语·漫谈古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现代汉语有所谓包孕句,上古汉语没有这种包孕句,而上古汉语有一种“之”字句,即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有一个“之”字,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人之不己知”不是包孕句中的子句,而是名词性词组,它们所在的句子也不是复句式包孕句,而是一个简单句。 王力论“之”字结构之二 这种“之”字,《马氏文通》里没有提到,后来好像很多语法书也不怎么提。我在《汉语史稿》中特别有一章,叫做“句子的仂语化”。“仂语”就是我们现在叫的“词组”。所谓仂语化,就是说,本来是一个句子,有主语,有谓语,现在插进去一个“之”字,它就不是一个句子了,而是一个词组了。后来南开大学有一本教材,大概是马汉麟编的,称这种结构叫“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句子,现在插进了一个“之”字,就取消了它的独立性,就不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形式了。(P249) 王力论“之”字结构之三 这种“之”字句在上古汉语中是最正常的最合乎规律的。这种“之”字,不是后加上去的,是本来就有的,没有这个“之”字,话就不通,那怎么能叫“仂语化”呢,不是“化”来的嘛,也不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P249) 王力论“之”字结构之四 这种“之”字结构,就是一个名词性词组,这种“之”字的作用,就是标志着这种结构是一个名词性词组。这种“之”字结构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关系语和判断语: 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孟子·滕文公下)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孟子·公孙丑上) 知虞公之不可谏。(孟子·万章上) 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论语·八佾)(P250) 莫、或 莫、或:古代汉语中特有的无定代词。 莫:否定性的无定代词,相当于“没有谁”、“没有什么东西(事情)”。 天下之水,莫大于水。(《庄子·秋水》) 或:肯定性的无定代词,一般指人,相当于“有人”、“有的人”或“某人”。 或劳心,或劳力。(《孟子·许行》) 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publicforum/Content/free/1/687743.shtml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生活中的方向 第1课时 教室里的方向(教学课件)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ppt
- 福建省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碱回收一厂新增木质素提取工段(日处理稀黑液1000立方米)环保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docx VIP
- 外派劳务人员基本情况表报h.pdf VIP
- 肺结核课件简单.pptx VIP
- 01B人教版新起点一年级下册单词表衡水体字帖(一起点).pdf VIP
- 2022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试卷及答案.doc VIP
- 01A人教版新起点一年级上册单词表衡水体字帖(一起点).pdf VIP
- Unit4Reading课件牛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2.pptx VIP
- 英语高中考试必备40篇短文(中英互译)-精编.pdf VIP
- 2022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试卷及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