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次梁的计算设置介绍.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次梁的计算设置介绍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八 ——基础次梁的计算设置介绍 基础次梁钢筋的计算主要是底部和顶部的贯通纵筋、底部非贯通纵筋、侧面纵向构造钢筋和箍筋的计算,算法主要来源于04G101-3; 一、算量基本方法: 一、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一)端部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弯折长度为12*d;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6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次梁外伸构造”来设置。 (二)端部无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端部无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锚入支座内max(12*d,bb/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内lae,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6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二项“基础次梁无外伸构造”来设置。 (三)基础次梁顶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 下部纵筋连续通过支座;上部纵筋锚入支座,长度为max(12*d,bb/2);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7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三项“基础次梁顶有高差构造”来设置。 (四)基础次梁底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长度为max(12*d,bb/2);下部最底排纵筋伸入相邻梁内锚固,伸入长度为la;非底排纵筋伸入支座内锚固,伸入长度为la;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7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四项“基础次梁底有高差构造”来设置,在节点设置中输入放坡角度,底部钢筋计算时会按照角度计算斜长。 二、底部非贯通纵筋: 基础次梁底部非贯通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自柱中线向跨内延伸至L0/3位置,且不小于1.2L0+hb+0.5bb,hb为基础次梁截面高度,bb为支座宽,对于中间跨非贯通筋,L0取柱中线两边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9页和第36页。 三、侧面构造钢筋: 侧面构造钢筋以大写字母G打头注写,且对称布置,如G8B16,表示梁两侧共配置8根构造纵筋,每侧4根;侧面构造钢筋锚入支座内15*d即可; 四、箍筋: 基础次梁跨内的箍筋计算同框架梁,与框架梁不同的是,在基础次梁属性/其他属性中有箍筋是否贯通布置一项,默认为是,表示基础次梁在节点区默认也要布置箍筋,节点区内箍筋按梁端部箍筋设置;因此,端支座内箍筋根数计算公式为N=ceil(支座宽-bhc+起步-加密间距)/加密间距+1,中间支 座箍筋根数计算公式为N=ceil(支座宽+2*起步-2*加密间距)/加密间距+1;选择否时,在节点区不布置箍筋。 二、软件计算设置: 一、公共部分 2.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不考虑架立筋): 来源:00G101第25页(选择0时);03G101-1第34页纵筋的长度;不同的接头率决定不同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锚固长度;接头率越大,修正系数越大,需要的搭接长度越长;来源:常用算法;说明:提供两种选择:????? 是(默认选项); ????? 否; 影响范围:基础次梁与基础次梁相交时,支座的判断此项的正确设置可影响CAD识别梁时软件判断支座的准确率;04G101-3第9页和第36页基础次梁底部非贯通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自柱中线向跨内延伸至L0/3位置,且不小于1.2L0+hb+0.5bb,hb为基础主梁截面高度,bb为支座宽,对于中间跨非贯通筋,L0取柱中线两边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下部非通长筋的长度;认为15*d;因基础次梁图集中没有明确说明,因此搭接长度还是取框架梁中的说明;10.基础梁侧面原位标注筋做法:默认为“遇支座断开”; 来源:常用做法; 说明:提供三种选择:1)遇支座断开;2)遇支座连续通过;3)钢筋连续长度大于钢筋搭接定尺长度时就近支座断开。 影响范围:基础梁侧面原位标注筋的长度计算; 11.附加(反扣)吊筋锚固长度: 提供135°、90°、180°三种选择; 基础次梁箍筋的长度;箍筋135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1.9d箍筋9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0.5d箍筋18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3.25d当梁箍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时,例如“A10@100/200”或“A8@100[1500];A10@200[2000];……”,箍筋根数计算按照实际排布情况计算,不再取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例如梁箍筋为“A10@100/200”,那么当前跨左右两端加密区按照向上取整+1计算,中间非加密区按照向上取整-1计算。 影响范围:箍筋数量; 20.拉筋配置: 来源:04G101-3第35页; 说明:拉筋默认配置为直径8mm的一级钢,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拉筋的间距默认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实际工程中拉筋间距不是箍筋间距两倍时,可以在基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