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人群瘢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定位探究
中国人群瘢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定位探究
作者:陈阳,高建华,刘晓军,严欣,宋玫
【关键词】 瘢痕疙瘩家系;连锁分析;微卫星标记;易感基因;异质性
Study on location for keloid susceptible locus in Chinese pedigrees
【Abstract】 AIM: To locate keloid susceptible locus in Chinese pedigrees. METHODS: Peripheral venous blood samples from 51 members in 2 large keloid pedigrees were collected for extracting genomic DNA. Six markers on chromosome 2q23 were selected as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ccording to recent foreign literatures on the similar study. Subsequently, these markers were amplified by PCR, and all PCR products were genotyped and the linkag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RESULTS: Most of the twopoint LOD scores for these markers at θ=0 were less than -2, which excluded the linkage. CONCLUSION: The keloid susceptible locus in Chinese pedigrees were not on chromosome 2q23.
【Keywords】 keloid pedigree; linkage analysis; microsatellite marker; susceptibility genes; heterogeneity
【摘要】 目的: 定位中国人群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 方法: 选择2个中国人群瘢痕疙瘩大家系,从中选出51名成员,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参照国外最近相似研究的文献报道,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参照国外最近相似研究的文献报道,在染色体2q23上选取6个微卫星标记,经PCR扩增,产物片断基因分型,再进行连锁分析. 结果: 在重组率θ=0时,这些微卫星标记的两点LOD值绝大部分<-2,排除连锁关系存在. 结论: 中国人群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位点不在染色体2q23上.
【关键词】 瘢痕疙瘩家系;连锁分析;微卫星标记;易感基因;异质性
【中图号】 R596.2
0引言
瘢痕疙瘩(keloid)是人体皮肤损伤后的一种病理性瘢痕愈合,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瘢痕疙瘩大多散发发病,但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且存在显著的种族差异性[1-2]. Cosman等[3]证明其家族性发病率约为3%,深肤色人种好发. 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认为,瘢痕疙瘩的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外显不完全,其临床表型存在个体差异[4-5]. 最近,Marneros等[6]的研究首次发现了1个日本家系和1个非洲裔美国人家系瘢痕疙瘩易感基因位点分别与染色体2q23和7p11连锁的遗传学证据,对进一步寻找瘢痕疙瘩发病的相关基因具有指导意义. 但是,有关中国人群瘢痕疙瘩易感基因的定位至今仍未见报道,由于中国汉族人种与日本人种同属蒙古人种,而非洲裔美国人属尼格罗人种,为此,我们收集了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1个5代发病和1个4代发病的中国汉族人群瘢痕疙瘩大家系,从中分别选取32位和19位具有较高遗传病研究意义的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在上述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在染色体2q23及其周围选择已知的两点LOD值>1的6个微卫星作为遗传标记,通过连锁分析以验证中国人群瘢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位点是否也在染色体2q23上.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1个5代发病的NM(内蒙)家系和1个4代发病的LN(辽宁)家系(图1,2). 遵照赫尔辛基宣言的准则采集血样和病理组织标本. 指定2名对瘢痕疙瘩诊断和治疗有相当临床经验的整形外科医师,根据瘢痕疙瘩诊断标准[7](即瘢痕超过原有损伤范围并向周围正常皮肤侵犯,或瘢痕病程超过1年仍无自发消退征象,或术后瘢痕复发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准确的临床诊断,并对部分患者的瘢痕疙瘩组织取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诊. 我们从NM和LN家系中分别选出32位和19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