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痛风论治评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学痛风论治评析

中医学痛风论治评析  作者:朱维平赵云昇赵恒利 中医学对痛风的记载和论述已有上千年,与现代的痛风特指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伴有关节疼痛有所不同。它属于“痹症”范畴,是指痹症中以痛为主要特证,且具有一定“风”性特点的一类疾病。 1关于病名及症候特点的认识 中医学痛风属于痹症范畴,文献记载最早认识可追溯至《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而“痛风”一名则由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首先提出,《丹溪心法》曰:“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证是也。”在《丹溪手镜》中,将痹列为十一,痛风十三,表明二者之间有不同。也有谓历节、白虎风、白虎历节、痛痹者,如《金匮要略》曰:“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太平圣惠方》曰:“夫白虎风病者,……蓄于骨节之间,或在四肢,肉色不变,其疾昼静而夜发,即彻骨髓酸疼,其痛如虎之啮,故名白虎风病也。”《严氏济生方》曰:“夫白虎历节病者,……其痛彻骨,如虎之啮。”《名医指掌》曰:“夫痛风者遍身骨节走痛是也,古人谓之白虎历节风。”《类症治裁》、《医门法律》则认为痛风与“痛痹”关系密切,“痛风,痛痹之一症也,……至夜更剧”。”痛风一名白虎历节风,实即痛痹也”。《医学入门·痛风》指出:“骨节痛极,久则手足蜷挛,甚则身体块瘰”;《类证治裁》描述痛风症状:“……其手弯曲,身多块瘰,其肿如脱,渐至摧落,其痛如掣,如虎之啮,不可屈伸”;《得心集医案》中对此有详尽描述:“四肢肿痛,手掌足附尤甚,稍一触动,其痛非常,适俯仰转侧,不敢稍移,日夜翌坐者,身无寒热,二便略通……此必热伤营血,血液涸而不流……名为痛风也。” 综上所述,古代医家虽然对痛风的认识颇多,且观点有所不同,但归纳之可见:痛风属于痹症范畴,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痹症。一是指痹症中具有四肢百节走痛、蓄于骨节之间的一类病症,与厥阴肝经的生理病理特性吻合;二是指痹症中具有痛极、其痛如掣、如虎之啮,而且昼静而夜发,日久出现手足蜷挛、身多块瘰,其肿如脱,渐至摧落,当从“寒”及肾脏的生理病理特点论之;三是不论脏腑归属,均具有“其痛非常,适俯仰转侧,不敢稍移,日夜翌坐”、“此必热伤营血,血液涸而不流”等瘀血阻络之特点。 2关于病因病机的论述 《灵枢》对类似痛风症状疾病的病因、诱因作了初步探讨,认识到痛风患者可不因外感风寒之邪或其他邪气而突然发病。《金匮要略》则对痛风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展,强调肝肾气血不足、筋骨失养为病之本,风寒湿外侵为病之标。《外台秘要》亦强调痛风为本虚标实之证,“白虎病者,大都是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致。将摄失理,受此风邪,经脉结滞。”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云:“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在这里他明确指出:本病发生,是自身血分受热,再受风寒湿等诱因而致,与一般风湿病先从外受六淫不同,此其一;由于血热,又受寒凉,热血得寒,而污浊凝涩,此其二;其痛所以夜剧,是行于阴之故,此其三。朱丹溪在当时虽未明确提出忌食某些食物,但已认识到饮食禁忌的重要性,如提出“更节厚味自愈矣”的见解,其学术观点独树一帜,影响深远,为后世医家研究痛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代医家张景岳强调本病的发生与饮食密切相关,“自内而致者,以肥甘过度,酒醴无节,或多食乳酪湿热等物,致令热壅下焦,走注足胫,而日渐肿痛”。明?龚廷贤在《万回春》中除了强调饮食致病的重要性外,还指出疲劳过度亦是致病的主要因素,“一切痛风,肢体痛者,痛属火,肿属湿……,所以膏梁之人,多食煎、炒、炙煿、酒肉,热物蒸脏腑,所以患痛风、恶疮痛疽者最多”,“多因酒色、损伤,筋脉空虚”。《金匮翼》、《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医著则强调本病的发生,无论是六淫诸邪,还是痰浊瘀血,最终均可归结为“毒”,为后世医家治疗痛风从毒论治打下了理论基础。如《金匮翼》云:“历节风……亦有热毒注入四肢者,不可不知。”《诸病源候论》亦云:“热毒气从脏腑出,攻于手足,手足则焮热、赤肿、疼痛也。”   综上可知,古代医家认为痛风发生的病因病机不外风、湿、热、痰、瘀、虚、毒7种,其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多倾向于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平素过食膏梁厚味,湿热内蕴,兼外感风邪,气血不能畅通,热邪瘀阻经脉而成;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该病是由于风寒湿邪侵入经脉,流注关节,日久化热,湿热瘀阻经脉之故。 3关于治法方药的经验 对历节病的治疗,《金匮要略》开辨证施治之先河,对于由饮酒汗出当风引起的历节病,以肢节疼痛、脚肿如脱、头眩短气为特点,治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对发热、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以乌头汤主之。后世对该病的辨治渐趋完善,治法丰富多彩,如《永类铃方》专设白虎历节一节,是根据脉症辨治较为完备的专论,针对不同特点的历节病,选方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