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道地药材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学道地药材探析

中药学道地药材探析   调整中药学发展重点。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明晰的概念,是不可能存在和发展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2004)云,“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这一定义轻视或忽略了中药物质复杂性研究,中药是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如果武器不精良(没有物质基础作保证),很难想象“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会达到期望的目标,这可以从高等教育用最新的《中药学》(2009年)总论可以看出,所谓中药的基本理论(中药的起源、历代本草著作、药性理论、中药采制备集等),尤其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并无新的突破。同样,许多名老中医一直在抱怨药材质量“今不如昔”,影响临床疗效的发挥,也证明过去“一花甲”,“唯物”不够,提示今后应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例如,国家标准和大学教科书规定赤芍和白芍均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而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却大相径庭。一个物种的相同药用部位成为两种效用很不相同的中药,实在不可思议和让人匪夷所思,究竟是博大精深,还是故弄玄虚,实有必要而且迫切需要向受教育者、使用者和其他学者说清楚,讲明白,至少要把问题的尖锐性和挑战性提出来讨论和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药用栽培和观赏栽培的芍药(技术方法各适应于用根和赏花的需要)均存在显著差别,为完整准确地表达赤、白芍的来源,建议白芍定义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经药用栽培,采收后去皮、水煮等方法加工干燥的根,赤芍定义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野生居群的干燥根。黑体字为极其重要的关键词,省略了就会产生很严重的问题。现代中药白芍(药用栽培芍药)的生产是明末清初以后的事情(亳白芍、杭白芍、川白芍名出1935年《药物出产辩》,四川中江白芍栽培始于19世纪初)。花卉史称,观赏芍药的栽培始于魏晋而盛于唐宋。显而易见,张仲景时代没有现代白芍,其所创制的含芍药方剂在现代来应用均宜以赤芍当之。   增强独立自主意识。中药学要跻身于现代科学行列,学术上的独立自主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就现状而言,中药学独立自主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多个方面,仅以有错不纠(当然很难纠)和含“冤”不申,两种现象加以说明。有错不纠的例子很多:《中国植物志》把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 (L.)Raf.当成枳。实际上中药枳实、枳壳和“橘窬淮而北为枳”的枳应为同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1];侯宽昭的《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1958)曾误将Liriope称为麦门冬属,《中国植物志》虽改称山麦冬属,但将Liriope spicata var.prolifera称为“湖北麦冬”就极端错误,应该称“湖北山麦冬”,以免误导医患;《中国植物志》的荆芥Nepeta cataria从来就不作荆芥入药、葶苈Draba nemorosa从来就不作葶苈入药,草本威灵仙Veronicastrum sibiricum从来就不作威灵仙入药,所谓骨碎补科(Davalliaceae)骨碎补属(Davallia)骨碎补Davallia mariesii从来就不是正品中药骨碎补,科属种的中文名都不恰当。中药植物来源的中名错误是可以更改的,例如《中国植物志》将Pinellia pedatisecta的中名由掌叶半夏改为虎掌 ;将Seseli由邪蒿属改为西风芹属。问题是在《中国植物志》错了而不改或未改时,我们是不能照搬的,坚持真理的权利在我们手中,用与不用事关中药学自主意识,不宜小看。谢宗万从20世纪60年代就呼吁把透骨草科(Phrymaceae)改为毒蛆草科,相应地把透骨草Phryma leptostachya L.var.asiatica改为毒蛆草[2],强调独行菜属(Lepidium)必须改为葶苈属以符合中药葶苈来源的实际情况,这种精神应该提倡。含“冤”不申的典型例证之一是,当面对甲骨学和考古学方面的院士和权威提出“人吞商史” (破坏甲骨文)和“糟蹋化石”的指控时,没有申辩就把《中国药典》1963年版一部和1977年版一部正文收载的龙骨、龙齿给删除了,从1985年版开始《中国药典》只是在附录中将龙骨一带而过,而龙齿则彻底消失了。其实“人吞商史” 的指控是站不住脚的,历代本草和现代《中国药典》认定的中药龙骨,是距现在几万年到几百万年前古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骨化石,其形状很不规则,硬度大,有裂隙,几乎没有刻写文字的平整表面。殷人真正用来刻写文字的材料根本就不是龙骨,而是龟甲和牛骨[3],时间距今不过三千多年,完全没有石化,化石与非化石,数万年和三五千年差别如此之大,混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