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肿大从脾虚论治浅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脾肿大从脾虚论治浅谈

小儿脾肿大从脾虚论治浅谈  【关键词】 小儿 脾肿大 脾虚论治 脾肿大属于中医“五脏积聚”范畴。历代医学家大多从活血理气,化瘀消癥,软坚散结或攻补兼施着眼治之。笔者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了“小儿脾肿大从脾虚论治”的观点。阐述了脾的生理、病理与脾肿大的关系,用东垣补中益气汤治疗效著,并列举典型病例佐证。 1 脾的形态与位置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在《内经》中已有“脾”的概念,并较详尽地论述了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脾与胃,以膜相连耳”,但对脾的实体解剖部位缺乏确切的描述。《难经·四十二难》提出了“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的概念,虽与现代解剖学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可谓中医解剖学对脾的最早认识。西医学认为,脾为一椭圆形的实体器官,色暗红,质柔软而脆。成人的脾约重110~120 g,位于左上腹部平第九至十一肋高度,正常时在左肋弓下不能触到。 2 脾的生理与病理 2.1 脾的生理、病理含义 脾为“后天之本”,其主要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所谓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经与肝……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和“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等。所谓升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正如李东垣所强调的“脾气升发,则元气充沛,人体始有生生之机”。所谓主统血是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溢出脉外,如《难经·四十二难》指出:“脾裹血、温五脏。”脾与胃相互络属,互为表里,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故《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运化的正常生理功能在内外因作用下失常,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出现食欲不振、便溏、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白等脾气虚证。若进一步发展则可出现脘腹重坠作胀、脱肛、子宫下垂、脾脏肿大等脾虚气陷诸证。脾气亏虚则不能统摄血液,一则血溢脉外,一则血积于脾内致使脾脏肿大。 2.2 小儿脾肿大与脾的生理病理关系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为后天之体,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脾的不足显得尤为突出,故《育婴家秘》指出小儿“脾常不足”。由于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因此体内对水谷精气的需求相对比成人迫切。其饮食的质和量的调配都与小儿脾胃消化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小儿脾胃病最多,其因是由于小儿脾胃脆弱,运化功能不足的缘故,故小儿脾肿大多数是脾虚气陷所致,脾气虚而不能维系本脏而致下陷、肿大。 2.3 西医学对脾肿大病因的认识 西医学认为,脾脏肿大是一种临床常见而重要的体征。引起脾肿大的原因:一是传染病或严重感染;二是血液病;三是肝病;四是循环障碍;五是肿瘤性疾病;六是先天代谢疾病;七是结缔组织疾病;八是引起脾肿大的少见病因如脾脓肿、脾结核、脾囊肿及脾肿瘤等。 3 脾肿大的诊断及临床兼见征象 3.1 正常脾大小的测定 临床体格检查有时对轻度脾肿大,由于医生手法和实践经验的不同可能造成漏诊。但超声则有可能测出脾的厚度与长度,一般在左侧第七、八、九、十一肋间探测,成人男子的平均最大厚度不超过4 cm,女子不超过3.7 cm,长度不超过11 cm,宽不超过7 cm,小儿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3.2 小儿脾肿大诊断及兼见征象 由于脾脏正常移动度较大,如脾下缘超出左肋2~3 cm称轻度肿大,超出3 cm至脐之间为中度肿大,过脐水平者为高度肿大。从小儿脾肿大与脾的生理病理关系来看,小儿脾肿大多是脾虚气陷所致。临床上除见脾脏在肋下可触及外,一般无成人所见的胀痛感。故《难经·五十五难》指出:“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小儿脾肿大的同时又可伴见面色不华,毛发疏稀,不思饮食,形体消瘦,腹泻,肢体倦怠,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红或脉细等征象。 4 小儿脾肿   大从脾虚论治从小儿的生理、病理可知,小儿脾肿大由脾虚气陷所致,其治疗理当从脾虚论治。《张氏医通·积聚》:“纯以甘温调养,使脾土健运,则破残之余积,不攻自走,必欲攻之无余,其不遗人夭殃者鲜矣。”洁古云:“壮人无积,惟虚人则有之,皆由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气有感,皆能成积,若遽以磨坚消积之药治之,疾似去而人已衰,药过则依然,气愈消,痞愈大,竟何益哉。善治着,当先补虚,使血气壮,积自消也。不问何脏,先调其中,使能饮食,是其本也。”针对小儿脾肿大脾虚气陷的病机,根据《内经》“虚着补之”,“下着举之”之意,运用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之法以助脾阳的升运和降,纠其反作,以复气机顺行。选用东垣补中益气汤加减,补其中而升其阳。方中重用炙黄芪甘温补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