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选择第一章
(二)介绍《淮南子》 介绍这部书成书背景及这部书所隐含的思想内容。 (三)串讲本篇文章 1、词汇、文字部分 古、极、废、九州、兼、爁焱、浩洋、老弱、于是、苍天、淫、民、虫、生 2、语法部分 “兼”、“周”副词的用法 “之”的连词用法 “以”的连词用法 (四)领会本篇神话传说中的精神内涵 这篇神话故事体现了远古时代的人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进取精神与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精神。 四、蝜蝂传 (一)回忆大家已经学过的柳宗元的作品,了解柳宗元虽然在政治上失意、但在文学创作上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无论诗歌、游记还是散文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二)串讲本篇文章 重点讲解: 1、文字、词汇部分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雪 广西柳州 柳宗元衣冠冢 广西柳州 广西 柳州 柳侯公园、柳侯祠 柳侯公园、柳侯祠 柳侯公园、柳侯祠 讲堂 负、行、仆、辄、卬、虽、因、怜、取、去、及、危、世、货、室、病、戒 2、语法部分 判断句的用法:其名人也、其形魁然大者也等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高、大 (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四)引导学生体会寓言的寓意。 本篇寓言借蝜蝂传善负,好上高,至死不变的特性,来讥讽世上那些贪得无厌,攀缘阿附,至死不悟的贪官污吏。 一、精卫填海 二、夸父逐日 三、女娲补天 四、蝜蝂传 《山海经》 长子县精卫鸟、精卫湖 山西省长子县精卫湖位于发鸠山东脚下 长子县发鸠山 柘木 文首、白喙、赤足 漳河风景区 一、精卫填海 实例: 《中国青年报》2006年9月20日第12版《点评》栏目刊发了4篇短小精悍的论文,其中第一篇为“高占喜:好梦一周游”,点评的是某真人秀节目将青海农村娃高占喜与长沙城市男孩魏程进行7天角色互换体验对方生活的事。文章说:城市与乡村、富裕和贫穷的差距很大,“即使两个孩子互换一生,也是精卫填海”。 (一)介绍《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书,也有人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奇书。里面内容的介绍大都是以神话故事的形式进行的,所以说它开创了中国神话传说的源头。 《山海经》共18篇,总的分为《山经》与《海经》两部分,记载的主要是一些大山、名川的故事,所以说,一般认为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地理书。 (二)串讲课文 疏通文意: 1、文字、词汇、语法要点讲解 重点讲解:北、其、焉、文、自、是、少、出。 介词“于”的用法、连词“而”的用法、连词“以”的用法。 2、引导学生读课文。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柘木 (三)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所隐含的精神内涵 顽强不屈、锲而不舍的斗争精神 顽强的毅力与百折不挠的意志 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知识拓展 陶渊明《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二、夸父逐日 (一)解题 “父”的读音问题,读第三音。古代用在男子名后的美称,又写作“甫”,如:“阳处父”、“仲尼父”等。 “逐”的字形、字义分析。“逐”在这里表示追赶义。 夸父逐日(雕塑) (二)疏通文意 重点讲解: 1、文字、词汇部分 走、入日、饮、弃、化,“渴”的逻辑错误解释。 《山海经·大荒北经》:“ 夸父 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 禺谷 。” 2、语法部分 “于”的介词用法。 “北”、“道”的名词作状语用法。 (三)引导学生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四)引导学生领会本文主旨 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与坚强决心。 三、女娲补天 (一) 由“女娲补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