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录浪潮中生活的滋味
附錄五、浪潮中生活的滋味
謝蕙蓮
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師大生物系兼任教授
一、 海與陸的交會
人類的汗水、淚水是鹼的,帶著海的訊息,不時提醒我們,人類跟地球上其
它各式各樣的生物一樣,源起於海洋。人類這個物種的出現,不過是最近400萬
年的事,這麼年輕的物種,來到與海交會的陸地前緣,其實不需要什麼生物學的
知識與技能,只要掬起一瓢水,捧起一把沙,翻開一塊石頭,就不能不怵然而驚,
震驚於地球是浩瀚星際裡的一個奇蹟,因為它有生命。更不能不驚喜於海洋無脊
椎動物的多樣性,因它是這個奇蹟裡的奇蹟。
海洋無脊椎的身影遍及超過29個動物門裡的每一個門類(phyla),包括了人
類也歸屬在內的脊索動物門(Chordata) 。
在陸與海交會地帶,在潮水退去的灘地,人類無需藉助其它維生工具(如空氣瓶、
面罩、呼吸管),就可以細細思考這些多樣的生命形式,是經過了多少的重重難
關與考驗(自然淘選,natural selection),歷經了多久的漫漫長途,活下來,人類
才有機會與它們互動,才有機會見證「生命之地球」與其中生命演化的歷史長河。
二、 浪潮永不止息
海浪與潮汐左右了許許多多海洋無脊椎動物的分布、成長、生殖與衰亡。特
別是那些生活在海、陸交會地帶的潮間帶區域的種類,都有一套精緻的生存本領。
太陽照射地球,空氣因受熱不均,有了氣流,有了風;海水因風的推送,在
海洋表層起了浪。太陽、月球、地球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
把海水拔升,海面有了垂直的水位變化。這個水位的變化在潮間帶,表現得最明
顯。規律的潮汐運動,有日週期的漲潮、退潮;有月週期的大潮水(農曆初一、
十五)、小潮水。浪呢?隨風吧。風大,浪也大,颱風來臨的日子,狂濤巨浪。
不論是風浪,還是潮汐,湧向岸邊的巨大能量,在堅硬的岩石上刻出溝渠、洞穴;
在柔軟的沙灘地繪出波紋。在這浪潮來去的地帶,水分、鹽分、水分子的拖曳力、
光、紫外線、溫度、食物、敵害…等等規則性與突發性的變化,在在都是海洋無
脊椎動物必需面對的挑戰。
三、 棲身岩岸海濱
臺灣北部、東北部、東部及離島的綠島、蘭嶼、小琉球、馬祖等海濱,地質
上多屬岩石和珊瑚礁,對生物而言,屬硬底質。經過長年累月波浪、潮水、雨水
的作用,刻劃出今日擁有多重性格、風貌與魅力的岩岸景觀(張崑雄、陳育賢,
民國81年,王鑫等,1998)。各式各樣的無脊椎動物,也各自以其經過長遠演化
而來的特質,在這兒找到棲身之地。岩石海濱地帶,無脊椎動物要面對的最艱難
挑戰,是抵抗水的磨損與退潮之後的乾燥。
水的打擊
浪潮的沖刷、拍打、潑濺,首先會把形體上產生大阻力的動物剷除。退潮後,
炙熱、乾燥的空氣,又會把柔軟、肉質、又沒有保護構造的動物清除。倒是,岩
壁中大大小小的隙縫、凹槽、洞穴,陰涼潮濕,是體形呈側扁、楔狀、或低矮、
體盤寬圓、體壁光滑者的好所在。
側扁的龜爪用足柄、貽貝用足絲,牢牢黏附在岩石上;低矮的笠貝、石 ,
藉著寬大平扁的腹足,伸展平貼後與外套膜所造成的真空吸力,緊緊地貼在岩石
表面。
在最高潮帶,暴露於高溫、失水狀態也最長,但仍有堅固如小火山般的藤壺
生長,牡犡也時有所見。分泌的粘著劑與硬殼都能確保免於浪潮推移時產生的機
械力的傷害。淺白的體表,有助於散熱(Nybakken 1982)。
乾燥的威脅
然而,即使躲過浪潮的沖擊,退潮期間的乾旱,卻大大地威脅著這些動物的
柔軟、精緻的鰓。不能移動,有殼的可以緊閉(如藤壺、牡犡);可以行動,又
有殼的,趁早尋好凹縫,以匍匐之姿,拉下背著的殼,貼到岩石表面上去(如笠
貝、石 );螃蟹只消躲在潮濕的洞穴中;不能行動,又沒有殼,全身裸露的(如
海葵),該怎麼辦?那就要縮起觸手、體幹,這還不夠,幼小時固著下來生活之
前,就該搶佔岩石最下方,頂好沾著點細沙的縫縫,還浸得著海水之處,那就更
安全了。
岩石,也有脆弱的角落,存在石灰岩層裡。星蟲、多毛類、石蜊等能分泌酸
液,或以硬殼、角質化的構造,在這些角落慢慢施展溶蝕工夫,砥磨出千千百百
的坑道、孔隙。這些動物藏身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