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恩再适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观察
恩再适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恩再适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予恩再适注射液7.2u/次,静脉滴注,同时还予前列腺素E1 200μg 溶于生理盐水250ml 中静脉滴注,每天 1次,连用14天;对照组予维生素B1 100mg和维生素B12 250μg 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14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均lt;0.01 ) 。结论 恩再适与前列腺素E1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DPN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治疗;恩再适;前列地尔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 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可累及感觉神经、自主神经及运动神经,出现感觉异常、自主神经症状和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手段多以控制糖尿病、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改善循环为主,但疗效还不令人满意。本组研究采用恩再适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DPN,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院2005年12月~2008年12月门诊和住院DPN患者120例,入选诊断标准:①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有典型的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如皮肤干燥、体位性低血压等自主神经症状;肢体末端皮肤麻木、疼痛,手套、袜套样感觉,皮肤发冷,蚁走感等感觉异常;肢体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走路踩棉花感等。③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传导速度减慢。④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1.2 分组方法 120例DPN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55±5.2)岁;糖尿病病程(8±7.8)年;周围神经病病程(4±5.4)年。临床表现:皮肤干燥50例,体位性低血压32例,肢体麻木50例,末端束缚感30例,肢体疼痛26例,肢体无力27例,腱反射减弱60例,走路踩棉花感18例。对照组60例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56±6.4)岁;糖尿病病程(7±7.5)年;周围神经病病程(3.8±5.8)年。临床表现:皮肤干燥49例,体位性低血压31例,肢体麻木43例,末端束缚感32例,肢体疼痛20例,肢体无力18例,腱反射减弱33例,走路踩棉花感18例。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心、肝、肾疾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神经病变的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gt;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糖尿病治疗包括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和(或) 胰岛素应用,在控制血糖水平的基础上,治疗组予恩再适注射7.2u/次,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天,同时还予前列腺素E1 200μg 溶于生理盐水250ml 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天;对照组予维生素B1 100mg和维生素B12 250μg 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14天。
1.4 观察指标 症状和体征:①四肢对称性感觉障碍、麻木或自发性疼痛、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②用肌电图仪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用表面电极次级量刺激测量胫神经、腓神经的MNCV和胫神经、腓神经的SNCV;③治疗前后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 疗效评价标准 应用肌电图测定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显效:症状消失或症状明显减轻,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NCV)增加gt;5m/s或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减轻,肌电图NCV 增加lt;5m/s;无效:症状无减轻,肌电图NCV 无变化。以上项目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末分别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及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处理方法 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变化 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CV和SCV明显提高(P均lt;0.01),对照组改变不明显,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lt;0.01),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有1例出现轻微恶心,5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