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及其中医辨证分型关系探析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及其中医辨证分型关系探析
【摘要】 目的测量并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生存质量(QOL)。方法采用 SF-36 量表,对 40例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患者,40 例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和 40 例正常对照进行 QOL 测量与评价。结果湿热蕴脾证组与肝郁脾虚证组和正常组比较 QOL 总分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组得分最低,与湿热蕴脾证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脾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QOL各项得分均下降,以 BP,GH,VT,SF,MH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组与湿热蕴脾证组比较,QOL 各项得分均下降,除VT下降不甚明显外,其余得分均明显低于湿热蕴脾证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QOL 各项得分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热蕴脾证组、肝郁脾虚证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生理、心理、社会机能受到很大影响;湿热蕴脾证组患者由于情感问题所造成的职能限制较轻微;肝郁脾虚证组虽然其与湿热蕴脾证组相比肝损害较轻,病情相对稳定但生活质量却明显低于湿热蕴脾证组。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生存质量 湿热蕴脾证 肝郁脾虚证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 指人类个体在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主观感觉和满意程度,与生存数量指标(发病率、死亡率等)相比,它更着重于生命活动的具体内涵,且更加敏感。测定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助于全面评价基本生命活动的特征以及实施医疗措施的效果。QOL 量表将疾病的症状、体征、心理感受、生活和社会限制等方面的内容都纳入其中的理念,更全面地体现了人类生命健康观。这一理念与中医的健康/疾病观更为接近,其研究原理与中医证候诊断的产生原理雷同,其形式和方法更易被中医证候诊断所借用。
慢性乙型肝炎其各阶段的发展历史较长。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昂贵的治疗费用和较差的预后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对患者的心理压力很大。随着人们对 QOL 的逐步重视,目前已逐渐将 QOL 作为慢性肝炎患者结局评价的一个指标。目前已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QOL 方面的相关报道[1,2],但是有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其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国内外通用的生存质量测量工具,测量 80 例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 2000-09 于西安联合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3];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照 2002 年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湿热蕴脾证、肝郁脾虚证的诊断标准[4];病例纳入原则: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经中医辨证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湿热蕴脾证、肝郁脾虚证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证属较单纯者为首选对象,两证并见、但有一主证者为次选对象;病例排除原则: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有 HAV,HCV,HDV,HEV 等其他病毒重叠感染者;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药物或酒精性肝病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者;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癌、肝性脑病,以及严重的心脑血管、肺、肾、内分泌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年龄在 18岁以下或者 60 岁以上者;妊娠或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符合病例纳入原则,但未按规定用药或者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以上均不纳入本研究对象。
1.2 中医证候积分标准[4]根据主要症状轻重程度进行积分,轻(+)、中(+)、重(+),无或正常为(0),记分按一个(+)记 1 分,症状无或正常记 0 分,症状消失记 0 分,各个症状、体征得分相加为总分。具体标准见表1~2 。
1.3 研究对象所有病例来源于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从 2006-02 ~ 2007-05 门诊和住院的患者,共 80 例,分为两组。其中湿热蕴脾证组:共 40 例,男 36 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7.03±11.35)岁。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组:共 40 例,男性 34 例,女性 6 例,平均年龄(37.58±10.77)岁。另抽查与病例性别年龄大致相同的健康人4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 35 例,女性 5 例,平均年龄(36.87±9.77)岁。各组间在男女比例、年龄分布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湿热蕴脾证与肝郁虚证组中医证侯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见表 3 。表1 湿热蕴脾证证候积分标准(略)表2 肝郁脾虚证证候积分标准(略)表3 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略)
1.4 生存质量测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