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长期预后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长期预后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路已成为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AVNRT)的首选治疗方法,成功率高达90%以上. 但在射频消融过程中或之后出现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率约为2%[1]. 我们观察出现Ⅰ度AVB患者的长期愈后及探讨AVNRT射频消融慢径路时避免完全性AVB的操作技巧.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386例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路的AVNRT患者中17(男9,女8)例发生Ⅰ度AVB,将17例AVB的患者在射频放电之前和放电时的电生理特征与未发生AVB的患者进行对比,确定预防AVB发生的因素.
1.2方法
1.2.1电生理研究与射频消融在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之前停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 射频消融之前在局麻下进行电生理检查[2],在右室心尖部和高位右房部分别进行程序刺激评价房室结电生理特性并诱发心动过速. 如果心动过速未被诱发,静脉应用异丙基肾上腺素使心率提高20%~25%后再进行程序刺激.
在电生理检查之后进行射频消融. 7F消融电极置于三尖瓣环处,头端固定在希氏束和冠状静脉窦口之间尝试消融慢径路[3]. 慢径路消融成功的标准:当心房和心室起搏时无前向或逆向慢径路传导;心房程序刺激时房室结折返性激动(回波,echo beat)不多于1次; 静脉滴注异丙基肾上腺素不能诱导AVNRT.
1.2.2随访观察患者术后3 d每天进行心电图检查,出院后2 mo内每月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和体格检查,以后每半年进行一次随访. 最后的随访在消融36 mo以后通过调查表进行.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射频消融前后的心房希氏束(AH)间期和希氏束心室(HV)间期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lt;0.05表示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慢径路消融共有346例(89.6%)AVNRT患者其成功消融的部位在冠状静脉窦口至希氏束电极连线中点的前方,37例(9.6%)患者成功消融的部位在冠状静脉窦口上缘水平或稍前方,3例(0.8%)患者成功消融的部位在冠状静脉窦口后部. 手术操作过程中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2.2房室传导阻滞(AVB)消融过程中共有17例(4.4%)患者发生Ⅰ度AVB. 从放电到PR间期延长的时间为9~30(平均15±7)s, AH间期从(76±14)ms延长至(116±26)ms (Plt;0.01),而HV间期却无明显改变. 出院前PR间期为0.21~0.29 (平均0.24±0.06)s,随访32~72(平均38±12) mo这些患者PR间期无进一步延长,随访结束时PR间期为0.21~0.28 (平均0.23±0.07)s. 有1例(0.26%)患者在消融过程中出现完全性AVB,术后交界性心率为43~50次/min,于消融后3 d安装永久起搏器.
Ⅰ度AVB的17例患者中,有15例消融部位在前间隔(88.2%),2例在中间隔(11.8%);在操作过程中8例出现频率较快的交界性心律,7例出现频率较慢的交界性心率,2例在发生阻滞前并未出现交界性心律. 17例患者室房逆传均被阻滞,其中有16例成功消融慢径. 完全性AVB的1例患者在射频操作过程中出现频率较快的交界性心律(gt;70次/min),对电生理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出现频率较快的交界性心律时无室房逆传.
2.3随访观察出现AVB的17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AVNRT复发.
3讨论
3.1慢径路消融部位的确定以往研究表明,绝大多数AVNRT患者慢径消融的部位在三尖瓣环冠状静脉窦口水平或前方,少部分患者消融部位在三尖瓣环冠状静脉窦内或三尖瓣环、冠状静脉窦口后方[1,4]. 本研究将近90%的患者成功消融部位在冠状静脉窦口与希氏束电极连接的中点,不到1%的患者成功消融部位在冠状静脉窦口. 这些数据表明,消融慢径路时应在冠状静脉窦口与希氏束电极连接的中点处开始,若未成功应逐渐向希氏束电极后方的方向消融,这种操作方法会保证绝大多数患者成功消融慢径.
3.2AVB的预测因素以往研究发现,射频消融出现持续的完全性AVB,常伴有室房传导阻滞的交界异搏心律. 因此当消融慢径路时出现交界性异搏伴室房传导阻滞是发生完全性AVB的先兆. 当室房传导阻滞发生时立即停止放电,则AVB的发生率会明显降低[5].
本研究中引起Ⅰ度AVB的消融部位主要在冠状静脉窦口的前方. 在体表心电图PR间期延长之前有近一半的患者放电时出现伴有室房传导阻滞的交界异搏心律. 然而还有一部分患者在PR间期延长之前并没有特殊的电生理特征,对这些患者在密切观察PR间期的同时尽量稳定消融电极,这可能是预防严重或持久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全管理人员初复训考核试卷含答案.doc
- 多模态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实践和展望-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开发与应用.pdf
- 电子商务测试题+参考答案.docx VIP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docx
- 数独的社交互动:与朋友一起挑战数独.pptx VIP
- 大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16”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警示学习教育.pptx
- 2017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pdf
- 医疗服务公司医疗旅游服务合作协议.docx
-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山西大学《生物化学》内部题库练习期末真题汇编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