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究张仲景对虚实夹杂证候治则治法
探究张仲景对虚实夹杂证候治则治法
【摘要】 探析了仲景对虚实夹杂证候的治则治法,指出其治疗虚实夹杂证候时补泻法的运用非常灵活,对临床颇具指导意义。
【关键词】 虚实夹杂 张仲景 治则 治法
张仲景学术思想对祖国医学影响深远,其治疗思想至今在临床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中医病证繁多,但总体上不外乎正虚性证型、邪实性证型、虚实夹杂性证型,因此仲景治疗时,补泻是其大要。诚如张景岳谓“虚实为查病之纲要”,“补泻为施治之大法”。对于单纯虚证和实证,医者皆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实为邪正消长盛衰的过程,在疾病过程中的同一时期,正虚与邪实两方面的病理反映常常同时存在,因此临床上虚实夹杂证候多见,虚实夹杂证候病机相对复杂,或者虚中夹实,或者实中夹虚,或者虚实俱重,仲景治疗虚实夹杂证候时以补泻法为要,但运用灵活,除了按常理补泻兼施(或补中寓泻,或泻中寓补,或补泻并进),对病情急重之虚实夹杂证候而又攻补两难时又大胆专攻专补。本文就仲景对虚实夹杂证候的治则治法探析如下。
1 补中寓泻
补中寓泻法主要适用于虚中夹实证或虚实夹杂证中正虚为病机首要矛盾时。单纯补虚易于助邪或恋邪,而且实邪不去也易于伤正,因此仲景治疗虚中夹实证时往往是补虚不忘祛邪,以补为主,如是则补而无留邪或助邪之弊。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曰:“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此为肾气不足,水气内停,治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故以温阳之附子、桂枝合大量养阴之地黄、山药、山茱萸共同助阳之弱,补阴之虚,“少火生气”,在此补虚扶正为主的同时,兼以泽泻、茯苓、丹皮利水渗湿兼制约养阴药之腻滞和温阳药之燥热。如此补中寓泻,则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邪去而补乃得力。又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曰:“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此为表证见里虚寒而下利,此证中焦虚寒之利下较急,故人参汤温阳健脾为主,桂枝解表散寒,亦属补虚之中兼达其邪。
2 泻中寓补
2.1 用于虚实夹杂以实为主泻中寓补主要用于虚实夹杂,实多而虚少,以邪气盛病机为主要矛盾之病证。仲景治疗此类病证常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如《伤寒论·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曰:“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此为阳明经热盛耗气伤津,阳明经热盛为病机主要矛盾,故白虎加人参汤重用石膏、知母清阳明经实热为主,佐以人参、粳米、甘草益气生津;又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曰:“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此为小柴胡汤证误下伤中阳,邪热内陷之心下痞,该证虚实夹杂,实多而虚少。故治以驱邪为主,兼顾扶正。驱邪以干姜、半夏、黄芩、黄连辛开苦降,燥湿化浊;佐以人参、甘草、大枣扶正补虚, 顾护胃气。又如《伤寒论·辨太阳厥阴病脉证并治》 曰:“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此蛔厥以虫扰气逆化热(邪实)为主, 又兼有虚寒(正虚),故立法及方药以安蛔治实为主,佐以温阳补虚。因其集清热燥湿、酸收涩肠、温阳补虚于一方,故亦可用于湿热积滞未去而脾胃虚寒,气血不足之久利。
2.2 用于虚实夹杂以虚为主虚实夹杂以虚为主,本以补中寓泻为常法,但某些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如果正气尚能耐受,而内结之有形实邪不去则补难得力之时,仲景则采用以泻为主,泻中寓补的治法。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曰:“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事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暗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此为虚劳夹淤血,虽以虚为主, 但淤血内结, 阻塞气机,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此时主补,不但正气不充,反易助邪, 故仲景以大黄、 虫、水蛭、蛴螬、虻虫、桃仁等破血消淤为主,佐以地、芍养血濡干,并峻药缓投,以固护正气。
3 补泻并重
3.1 治疗虚实杂糅、虚实并重证候 虚实夹杂证中如果虚实杂糅、互为因果(即因虚致实和因实致虚互为因果),且虚实对比大致相等,此时补泻并重是其常法。《伤寒论》中广泛运用补泻并重法于此类病证中。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曰:“发汗后, 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此腹胀满之气滞是发汗后伤正所致,此时单纯行气去其滞,则正气愈虚,单纯补其虚, 壅滞更著,唯虚实兼顾为宜, 故药用厚朴、生姜、半夏消滞除满, 人参、炙甘草补脾助运,补泻并重。又如《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此为少阴病阴虚火旺,故黄连阿胶汤以黄连、黄芩清心泻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