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课 记念刘和珍君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这段话以煤的形成比喻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类历史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血的代价。徒手请愿付出极大牺牲,但结果对社会进步影响并不大。因此,作者不主张徒手请愿,而希望人们从这次惨案中吸取教训,采用更有效的斗争方式。 本体:人类历史 喻体:煤的形成 付出巨大的代价 大量的木材(条件) 历史只前进一小步 只是一小块(结果) 比喻 说明徒手请愿的不可取(教训) 引用陶潜的诗,意在前两句。革命者的牺牲毕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们将会永远纪念他们,那么,烈士们的鲜血就不会白流了。 引用陶潜的诗? “依稀”,模模糊糊;“微茫”,隐约、不清晰;“更”,更加。这个并列复句,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指出烈士的壮烈牺牲精神将激励、鼓励人们继续战斗。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 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 而前行。 这句话恰当地评价了刘和珍等死难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她们的血不会白流,一般的(人苟活者)会从摸她们身上看到希望而觉醒抗争,革命者会受到鼓舞,继续奋然前行。 作者的笔触涉及到哪几类人? 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1) 反动势力 (2)爱国青年: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四十余被害的青年,数百死伤者,请愿的群众。 (3)中间状态的“庸人”“无恶意的闲人 段政府(“当局者”) 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 (几个所谓学者文人) “八国联军”、中外杀人者…… 愤怒控诉 悼念颂扬 对世界的态度极端地冷漠,他们冷眼观看人生,甚至将烈士的鲜血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对这种人,作者不是不抱希望的。激发人们奋然而前行” (1)愤怒地控诉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 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 (2)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死难烈士, 奉献自己的悲哀和尊敬。 (3)痛心于“庸人”的不觉醒、不抗争, 痛心于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渴望 “爆发”、号召“爆发”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逝世后,当时曾任《晨报》副刊编辑的孙伏园撰写了一副挽联:“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自 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知多少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 2.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3.小说集:《 》《 》《 》(历史小说〕 4.散文集:《 》 5.散文诗集:《 》 6.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等 写作背景1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大沽口事件) 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示威大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这时数百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奉段祺瑞之命,突然向群众队伍开枪射击。 随后,士兵们又手持马刀、刺刀追杀群众。群众死47人,伤200多人,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三·一八惨案) 写作背景2 刘和珍烈士遗像 杨德群烈士遗像 长歌当哭 控诉卑劣之徒 热血为证 鼓舞奋勇之士 朽不垂永 写作背景3 惨案发生后,反动军阀的走狗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诬蔑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