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上课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上课课件

公 车 上 书 背景:条约《马关》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时间:1895年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主要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3、公车上书意义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打破了清朝一直以来禁止知识分子干政的局面,反映了知识分子的国家和民族责任感。 历史真相?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乙未科会试,康有为自称得知《马关条约》签订,在松筠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事实上,这次行动康有为仅有众弟子支持,而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者均为其他人。由于光绪帝年纪较轻,且没有实际从政经验,康有为依靠其激进且不符合实际的改革观点于当年5月底第三次上书,这得到光绪帝赞许。但根据不少学者的看法,康有为在进行政治宣传以及回忆的时候,(最明显如其《康南海自订年谱》)他的做法存在着很多不尊重事实的地方,而且又有很多吹牛造假的现象。而茅海建等不少学者则根据许多文献认为康有为所谓的组织举人联名上书,事实上是一次流产的政治事件,但是被康有为的派系不断地涂抹,篡改了历史,并被之前许多历史学家所接受。公车上书实则是由当时的翁同和、李鸿藻、汪鸣銮等京城高官发动组织,目的是阻挠《马关条约》的签订。 历史小知识 1907年,49岁的康有为在美国西部,结识了17岁的美国华侨何旃理。何不仅通晓四国文字,且熟悉中国文化,能歌善舞,听了康有为的演讲后迷恋上他。康有为当时已娶了原配夫人张云珠、二太太梁随觉,但何旃理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康有为。 1908年,康有为与北极光有过一次梦幻般的邂逅。他在诗中描述了自己遭遇的奇景:“夜半十一时,泊舟登山,十二时至顶,如日正午。顶有亭,饮三边酒,视日稍低如暮,旋即上升,实不夜也,光景奇绝。”如非亲眼目睹,一个封闭国度之人难以如此生动地描述“午夜时分,却日如正午”的极光美景。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在六位太太中,康有为似乎格外疼爱何旃理。何于1914年病逝,此后每逢周年忌,康有为都要在其灵前焚香哭拜;清明时节,则亲临墓地祭祀,偌大年纪的人,在坟冢前涕泪交加,长跪不起。 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落魄上海,天天狎妓,却无钱偿嫖资。久而久之,让妓家知道了,群到康有为所住的客栈索取,康有为觉得很不好意思,就往广东逃。上船之日,各妓家都到船上来找他,搜了半天找不到。开船后,有水手看见船板内有人,大惊,呼众人来看,正是康有为先生。后来,有人写诗讽之:“避债无台却有舟,一钱不值莫风流”。 1918年春夏畅游杭州。这位“圣人”竟“挟妓游湖”,并乘兴做诗一首,开头便是“南妆西子泛西湖,我亦飘然范大夫”。把妓女比作西施,自己比作范蠡,一时被传为笑柄。 康有为泛湖闲游,忽见一位妙龄女郎在浣纱,疑是西施再世。经打听此女叫张光,年仅18岁,尚未婚配。康赶紧托人提亲,张家见康已年逾花甲,婉言相拒。但在康的坚决要求和媒人尽力撮合之下,家境贫寒的张家最终点了头。 1919年,康有为在上海举行婚礼,亲朋好友尽皆道贺,唯独妻妾儿女均不赞成这门亲事,以集体缺席婚礼相抵制。 1923年,康有为迁居青岛汇泉湾畔,购宅居住,题其宅为“天游园”。后其几个子女在青岛读书时也都居住在此。初居青岛时,有意兴建大学,并拟好大学章程,后因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先行一步而作罢。晚年,为青岛的优美风光写下了不少诗作,其若干诗词刻石已成为崂山景点的组成部分。 1927年3月29日,康有为去一位广东同乡家中作客。回家饮了一杯柠檬红茶,腹痛如绞,请了两位医生诊断,一位日本医生断为食物中毒。苟延残喘20多小时,于1927年3月31日(阴历二月二十八)清晨5时断气。据说死时七窍溢血,尸体不僵。 变法的背景: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变法的结局:变法最终失败。 戊戌变法持续了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 *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课件 梁家墩中心学校八年级政史备课组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 “维新派”:主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主政体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部分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 代表人物: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警世洪钟《天演论》 短暂的百日维新 影响: 康有为(1859—1927),广东南海县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到过严格的封建教育。1879年,康有为开始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的道路。1891年,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