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老年预防脑卒中精神调养
浅析中老年预防脑卒中精神调养
【摘要】 脑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在卒中的发生中,情志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七情突变导致脑卒中的机理,结合中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对中老年人在预防卒中时,如何进行精神调养作以浅述。
【关键词】 中风.预防;老年病;精神调养
中医非常重视情志调养。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古人养生时“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最终都是为了“使志生”,说明精神调养在养生中的重要性,又如陈无择曰:“神静则宁,情动则乱”,说明了中风的发生与精神情志有很大关系。祖国医学对疾病的诊治强调辨证现、整体观,还特别强调人的精神和社会因素,并且逐步发展了情志疾病学这一学科,而中风与情志的关系则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 1 中老年脑卒中病人的心理特点
中老年人脑卒中病人心理变异原因有三:(1)衰老引起的脏腑虚弱,阴阳不和、七情失度。(2)各种社会因素形成心理落差,引起情志上的改变。(3)饮食、起居顾护不当,产生不良心理影响。这些原因易使中老年人情绪失调,产生烦闷抑郁、失望悲观的情绪,常常表现为抑郁、恐惧、过激等不良的心理状态[1、2] 。
2 七情突变对脑卒中的影响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情志失调导致卒中的机理主要是:长期情志不遂,气机失调,血行不畅,伤害五脏之神,脑神受扰或五志过极,乘虚而入,化火伤阴而动风,火越旺阴更伤而风欲动,阴越伤而火越旺,最终导致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脑而中风即发。
《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情绪,使荣卫通利,心情舒畅。《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气机失调,血行不畅而导致卒中的发生。《灵枢·本神篇》曰:“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蒙蔽清窍,从而导致卒中的发生。临床可见气逆,面红目赤,甚则昏厥卒倒。《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忧,是内心郁闷,焦虑担心、焦躁的表现。悲是内心凄苦的表现。悲与忧皆内合于肺。悲忧虽为肺所主,但均为脑神所统帅,故过于忧伤、悲哀太过必伤肺扰脑,脑神受扰而致卒中[3] 。脑主神,神以气血为本,久思伤神过度,会耗伤阴血,“思则气结”,致气滞血瘀,神失其养,而致脑髓暗耗,神明受扰[4] 。恐为肾之志,是精神极度紧张所引起的胆怯表现。脑髓是经肾精的不断转化、充满,而发挥正常功能。若大恐伤肾,肾气通于脑,终可致脑之功能失常。“恐则气下”,故恐伤人可致机体气机升降失常;惊是猝然遇到异常变故而引起精神突然紧张的表现。“惊则气乱”,卒然受惊,可致心气不定,气血失和,神志受扰,即“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恐会导致形神失调而卒中发生。七情失调首先伤及所合之脏腑,在伤及相关脏腑之神时必将伤及脑神而致中风的发生。因而,人们在预防中风时,进行精神情志的调养是十分必要的。
3 精神调养
《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说:“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者,由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故也。”说明了五志过激对健康的威胁,所以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调养精神,避免各种情志刺激,预防卒中的发生。
3.1 淡泊宁静 “淡泊”是要淡薄对名利的追逐和对物质的渴望;“宁静”是要内心安宁,心无杂念,本着与世无争、谦恭宽容的态度为人处事。《延命金丹》言:“凡欲身之无病,必先正其心,使其心不妄求,心不狂思,不念嗜欲,则心君泰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私心很重,嗜欲不止,中老年人由于脱离了以前繁忙的工作,生活突然变得空虚、乏味,更易被私欲、物欲所扰,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使清静之神受扰,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所以中老年人应广泛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下棋、读书,做到“老有所为”,充实精神生活,排解不良情绪,减少私心、欲望,就会心情舒畅,从而减少卒中的发生。
3.2 开朗乐观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阐明了精神调养与健康长寿的密切关系。孔子在《论语》中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可见,乐观的情绪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