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合医院新生儿院内感染易感隐患及防控措施
综合医院新生儿院内感染易感隐患及防控措施
【摘要】新生儿院内感染是当前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易感性和潜在隐患的特点,现对456例住院新生儿采取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分析发生潜在隐患原因,为预防院内感染提供必要的防控措施结果20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医院感染率为4.38%,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脐部、消化道、皮肤软组织感染。结论:医院感染必须强化重点环节管理、综合监控、消除隐患、措施到位。坚持无菌技术原则,落实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手卫生及环境清洁卫生工作,控制外源性感染。规范运用抗生素,增加病原微生物送检率,缩短住院天数。
【关健词】综合医院新生儿院内感染易感隐患防控措施
近年来,院内感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新生儿是医源性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由于其免疫系统和各个器官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另外一些侵入性操作、使用等均可使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由于其具有特殊性,已成为医院内感染工作的重点。我院自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共出院新生儿患儿456例,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分析统计共发生院内感染20例(4.38%),现就新生儿院内感染易感隐患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1]
1呼吸道感染
发生呼吸道感染包括新生儿肺部感染8例,主要为获得性肺炎,感染率为1.75%。
1.1易感隐患
1.1.1口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口咽部定植菌误吸是患儿获得性肺部感染的最主要隐患。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时、昏迷带鼻胃管、胃反射抑制、胃排空延迟及胃肠张力下降者则易发生误吸。当吸入菌量大、毒力高时患儿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1.1.2胃液酸度降低,新生儿胃酸浓度减低胃内细菌大量繁殖,胃内细菌引起获得性肺炎的机制可能是直接误吸胃液。鼻胃管大小、营养支持的方法、患儿的体位和胃肠动力是影响胃液吸入的重要因素。
1.1.3呼吸道侵入性操作损害了正常的防御机能,其不利影响包括:(1)损伤鼻腔粘膜上皮和引起炎症反应;(2)削弱咳嗽和纤毛清除功能;(3)刺激气道分泌,氧气囊上方分泌物滞留和下漏;(4)恶化口腔卫生,易并发鼻窦及鼻咽部炎症;(5)导管本身还可以成为细菌粘附繁殖和自鼻腔向后移行的便利通道。
1.1.4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呼吸功能不完善、防御功能不健全,细菌病毒易侵入引起上呼吸道炎症。
1.1.5空气、手、水和食物的污染:(1)空气:新生儿监护室内呼吸治疗器械产生大量带菌气溶尘埃,悬浮运动下能使之进入下呼吸道和肺泡;(2)手:由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造成医院感染;(3)水和食物,鼻饲饮食很容易引起呼吸道误吸;
1.1.6呼吸治疗器械污染,氧气湿化瓶、液,气囊面罩、雾化器、导管等污染引起。
1.2防控措施:
不断加强和改进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全员强化培训教育,科内医务人员要掌握全面的感染知识,并具备较强的防控意识。认真执行院内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认识,树立高度责任感;建立健全医院感染三级网络责任制,凝有医院感染者,督促留取样本送检培养及药敏试验。对确诊为院内感染病例,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组织监测新生儿所有可凝感染源,找出致病菌,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2.1减少或消除口咽部病原菌的定植和防治误吸:
1.2.1.1喂养过程中尽量减少误吸隐患因素,抬高头部后胃内容物不易反流,而平卧位及保持平卧位的延长是引起误吸的主要原因。鼻饲时,用小号胃管少量持续喂养,鼻饲速度不可过快,鼻饲后,及时清除口腔内容物。
1.2.1.2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喂完后竖起患儿,不断拍背部,将胃内空气排出。
1.2.1.3小儿胃管勿扭曲、挤压,定期更换,按时消毒。
1.2.2加强基础护理特别是口腔护理,每日3次,根据口腔PH值选择漱口液,PH值<7时,用2%碳酸氢钠;PH值>7时,用2%硼酸水;PH值中性时,用1%~3%双氧水。口腔有溃疡时,用制霉菌素粉沫涂抹口腔,并与鱼肝油软膏交替使用。
1.2.3营养护理:积极适量给患儿补充氨基酸、脂防乳、微量元素,适时注射丙种球蛋白,增强患儿机体抵抗力。必要时输新鲜血浆,进一步增加患儿的体质。
1.2.4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
1.2.4.1洗手:严格按手卫生标准洗手,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保证手的细菌菌落数<10cfu/cm3。洗手是为了消除手部皮肤附着的致病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疾病的途径。经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占30%[2]。
1.2.4.2公用器械的消毒灭菌,每48小时更换1次管道。如果已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应该增加更换管道的频率,减少细菌吸入。氧气湿化瓶液体4小时更换1次,湿化瓶用1000m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急诊胸痛心血管标志物联合检测专家共识(全文).pdf VIP
- 2025年四川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_特种作业证考试复习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 临床医学专业水平测试评分表.pdf VIP
-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pdf VIP
- 《三位数乘两位数》大单元教学设计 (1).docx VIP
-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数学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pdf VIP
- 生如夏花小清新模板(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优质课一等奖课件28张.pptx
- 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pdf VIP
- 2025安全生产月主题宣讲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