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docVIP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  【摘要】目的:改进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以减少其并发症,提高疗效。方法:5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行钻孔外引 流术,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使用参附注射液50ml,QD静滴,共7天;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的补液及预防感染等治疗。结果:发现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的并发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 【Abstract】Objective:To improve the therapy in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in the elder in order to decrease complications and enhance therapeutic effect. methods:58 cases operated by drilling holes and educing hematoma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 After operation, ShenFu injection were applied only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Result:There is distinc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 in complications and therapeutic effect.Conclusion:It can decrease the complications to improve therapeutic effect with Treatment of Integrated TCM and WM for perioperative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in the Elder. 【Key words】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Treatment of integrated TCM and WM;Perioperative period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老年人多发的外伤性的颅内血肿。目前其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颅骨钻孔外引流术,但其也有感染、脑损伤、颅内出血、血肿引流不畅、血肿复发、张力性气颅、脑脊液漏、癫痫发作、偏瘫加重等并发症。我科于2003年11月~2006年1月收治需要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实验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0~88岁,平均72岁,大于等于65岁者24例,小于65岁者6例,可回忆明确外伤史者25例,症状按出现的频率为:头 昏头痛26例,反应迟钝24例,偏瘫19例,意识障碍2例,呕吐9例,癫痫发作9例。患者均经头部CT或MRI检 查证实。单侧血肿者26例,双侧血肿者8例。血肿量60~180ml,平均为90ml,血肿量大于100ml者26例,小于10ml者4例。对照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3岁,大于等于65岁25例,小于65岁3例。可回忆明确受伤史者25例,症状按出现的频率高低为:头昏头痛者25例,反应迟钝23例,偏瘫19例。意识障碍2例。呕吐2例,癫痫发作4例。血肿量60~160ml,平均为85ml,大于等于100ml者22例,小于100ml者6例。头部CT表现为新月形的高、等、低或混杂密度的病灶影,MRI表现为新月形的长T1长T2信号影,常伴中线结构移位,脑室受压变形。二组患者年龄、血肿量、术前意识水平、中线移位等项目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四方面相关资料比较 组别 n年龄血肿量(ml)术前意识(GCS)中线移位(mm)≥65<65≥100<100<12≥12>9≤9实验组30246264282273对照组 28253226262262x20.37590.21880.2452 0.0065p0.500.500.511.2方法:所有患者均行颅骨钻孔外引流术,一般使用钻一孔或二孔,如为双侧硬 膜下血肿则采用双侧钻孔。手术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和患者及家属的要求采用局麻或全麻。钻孔的位置一般在血肿最大的平面,在血肿后极的前1~2cm,如需二孔则前孔在血肿前极后1~2cm。置管后用温的生理盐水(约37℃)冲洗血肿腔直到冲洗的液体基本清亮为止。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 均不使用负压引流,不使用脱水剂,用增加补液和多饮水的方法增加体液量,并将头部放低,头低于身体水平约3cm,使脑组织复张。实验组术 后第一天开始给患者使用参附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